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815新闻实务之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板块式策略

【答案】板块式策略,又称“捆绑策略”、“堆积策略”或“区段策略”,即将性质相近或诉求对象相同的节目集中编排在相邻的时段,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节目板块(blocking )播出时间通常持续两小时以上。

2. 硬话题

【答案】硬话题主要是指新闻时政、公共事务方面的话题,往往是围绕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或者令人关注的新闻事件而引发的社会话题来进行讨论。与时事新闻往往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别相似,新闻时政、公共事务和社会生活类谈话节目的话题往往也可以分成硬话题和软话题两大类。

3. 风凰卫视

【答案】凤凰卫视英文名PhoenixSatelliteTelevisionHoldingsLimited ,官网:http ://www.ifeng.coma凤凰卫视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中文电视台,不属于香港本地电视台,其主要日标对象是我国(大陆)及其他使用中文的观众群,因此凤凰卫视在香港关注度并不算高。凤凰卫视1996年3月31年开播,由新闻集团(透过香港StarTV )、香港资本及中资合股组成,节目集新闻资讯、体育、音乐、电视剧于一身。凤凰卫视集团旗下的卫视频道有:凤凰中文台、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及电影台; 另外两个媒体平台为《凤凰周刊》及凤凰新媒体

(凤凰网)。

4. 实况音响

【答案】实况音响又称现场声或同期声,是在广播电视节目录制和摄制现场采集的音响,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再现事实、场景的声音形态,给听众和观众创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增强传播的感染力。实况音响还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可以传递出现场的具体信息和细节。

5. 真人秀

【答案】真人秀,又称真实电视。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特点。3. )’一播剧答:广播剧是指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

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6. 交换节目

【答案】交换节日是指有线电视系统依据协议或对等原则与其他电视机构交换播出的电视节日,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日常节目的交换播出,以及根据单独协议对一个或若干个节目进行交换播出的方式。

二、简答题

7. 简述中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历史沿革。

【答案】中国的广播电视体育节日是伴随着人民广播的发展和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

(1)新中国的第一次体育比赛实况转播是1951年2月,苏联男子篮球队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支来访的外国球队,与卜海队进行了一场友谊比赛,由卜海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实况转播。

(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次体育实况转播是1951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篮球、排球比赛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体育比赛。

(3)1955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谈话》节目开播,成为中国广播史上开播最早的体育栏目。这档节日于1957年5月改名为“体育运动节日”,1967年2月起被迫停搏,直到1972年5月才得以恢复播出,恢复播出后改名为“体育节目”。

(4)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拉开战幕,这是有史以来在中国举行的第一个世界性体育比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除对整个赛事做出了及时报道以外,还对9场重要比赛进行了实况转播。这也是中国广播第一次成功转播世界性体育比赛。

(5)1978年,第八届亚洲运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出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组成的联合报道组,向国内传送了排球等几个项目的实况转播,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在境外进行实况广播。

(6)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体育节目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①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在1980年和1982年成立了专门的体育部。地方广播电视机构也纷纷效仿。

②1984年7月,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开幕,这是我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第一次参加的夏季奥委会。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出5人电视报道组,这是中国电视观众第一次通过国际通信卫星看到的奥运会实况。

至此,中国电视体育进入了大型体育赛事全面转播的阶段。

8. 简述电视画面中景别的分类。

【答案】景别指被摄体在影像画面中所占的范围的大小,又称作成像面积,由摄影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及镜头的焦距决定。景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远景

远景是一种视野开阔的景别,是一种超常规的视点,颇有点人们通常只有在登高远眺时才能获得的视觉体验。

(2)全景

全景表现的是场景或人物的全貌,所以有的时候又称为“交代镜头”,一般在拍摄人物时,全景基本上是人物在画面中大致占一个完整的身高。全景镜头又称定位镜头,是决定在同一场景中一组镜头拍摄总角度的景别。跟远景相比,全景要更善于表达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全身动作。

(3)中景

如果按照拍摄人物来看,中景拍摄的是人物从膝盖左右到头顶的大半身像。中景被认为是现实感最强的画面,也是叙事功能最强的u 面。尤其在拍摄人物交流的时候,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特点、动作和动作的目的、情绪交流和沟通等等,都可以比较有效地兼顾。

(4)近景

同样是拍摄人物,近景是人物的胸像,即包含人物腰部以上的画面。近景非常适合刻画人物的表情、展示人物的性格,并由此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电视片和电视节目里,近景最常用于采访对象的访谈内容,以及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交流。近景突出了被拍摄主体,场景和环境在这个时候退居其次。对于观众来说,近景很接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谈沟通时的视觉感受,因此亲切感比较强。

(5)特写

特写也是超常视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常体会到的视觉感受。在特写镜头里,被摄体的某个局部往往很饱满地充满整个画面,是拍摄者带有某种意图的刻意强调和加重,以期给观众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

9. 简述视听率的基本测量方法。

【答案】视听率(Rating ),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目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还包括到达率、收视人口、占有率、毛评点、忠实度、受众构成、千人成本、毛评点成本等。视听率的基本测量方法如下:

(1)系统性回忆

①又称“第二天回忆”(Day-afterrecall , DAR )。主要用于广播收听率的测量。通常与电话调查相结合,始于1930年代。这种方法通常选定某一天作为听众测量的样本日期,在第二天要求随机抽取的听众回忆头一天他们所听的广播节目内容和他们听广播的情景。

②但采用电话访问存在着先天的抽样缺陷; 而调查采用的系统性回忆法难免因为记忆偏差导致结果不够精确。同时,这种调查方式比较简单、粗糙,调查报告很难定期发布,周期也比较长,最多一季度一次,有时一年发布一次或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