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631中国文学史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西汉时期为汉代散体大赋奠定基本体制的作品是《____》。

【答案】《七发》。

【解析】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七发》鸿篇巨制,韵散结合; 采用问答的形式结纂全篇; 笔墨铺夸,描绘精细; 以叙事状物为主,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这些都是成熟的汉大赋的显著标志。

2. 所谓____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答案】边塞诗

【解析】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源远流长,但其繁荣却在唐代,以盛唐为最。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包括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颀等诗人。

3. 公安派的创作主张是“独抒性灵,_____。”

【答案】不拘格套

【解析】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推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人为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

4. ____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答案】《孔雀东南飞》

【解析】《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题日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全诗353句,1765字,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

5. 玉茗堂四梦是_____。

【答案】《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解析】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6. 东汉抒情赋主要有____和述志赋两类。

【答案】抒情小赋

【解析】楚辞长于抒情言志,汉代骚体赋继承楚辞的这种特点,除依傍屈原的“九体”之外,又陆续产生一批带有自传性质的骚体赋。东汉冯衍的《显志赋》,这篇作品精神上与屈原相近,形式上却稍有不同,情境上则差异很大。班固的《幽通赋》也是一篇抒情言志为主的作品,它和张衡的《思玄赋》一起,为抒情小赋的最终勃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其迷人魅力的作品是张衡的《归田赋》,它以非凡的艺术创造而在赋坛上独领风骚。

7. ____是汉赋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答案】司马相如

【解析】司马相如,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8.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说《史记》:“史家之绝唱,____。”

【答案】无韵之离骚

【解析】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

二、简答题

9. 简述辛派词人的艺术特色。

【答案】辛派词人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代表词人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辛派词人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1)雄豪悲壮的意境

作为辛派词人的先驱张孝祥以诗人之句法抒发壮志豪情。其著名的《六州歌头》是南渡以来词坛上包容量最大的一首壮词。其指陈时事的纵横裨阖和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是辛派词人的先导。辛派词人的词作大多宏大开阔、雄豪悲壮。其词多战争意象,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尽显豪情意兴。

(2)多种创作手法的运用

好用比兴,好用典,“掉书袋”,好以文为词; 多议论、以散文句法、章法入词,甚至用对话入词。辛派词人陈亮,以文为词,擅长议论。常常用词来表达他的政治军事主张,其词所论时事往往可以跟他的政论文相互印证。辛派词人继承和发扬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主张,打破文体之间的界限,丰富了词的创作手法。

(3)刚柔兼济的风格

陆游是辛派词人的中坚。陆游才气超然,擅长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他的词兼容各家之长,形成刚柔兼济,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辛派词人或雄豪悲壮,或婉约含蓄,或清新明丽,或庄或谐,词风丰富多变。

(4)散文化的语言

辛派词人在创作时受到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影响,填词时用词较少顾忌,多典故、俗语、成语,比如《论语》、《孟子》中的句子,药名等皆入词。

综上所述,辛派词人受辛弃疾的影响,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上多有继承和发展。他们的词作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促进了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10.简述建安文学的特征。

【答案】建安文学是指从汉献帝刘协建安年间(193~220)下延到魏明帝曹睿太和年间(227~233)这一历史阶级的文学,实际上是以曹魏为中心的文学。这个时期的文学形成了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个文人创作高潮和“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内容上:反映现实,抒写怀抱

建安文人在他们作品中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痛苦,描绘出一幅幅满目疮痍、凄凉残破的乱世灾难图。如曹操的《薤露行》记叙董卓之乱前后的历史事实,弹劾执政者的昏庸无能和军阀的殃民祸国; 《蒿里行》更揭示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现实,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建安作家还在其作品中抒写了他们希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壮志和理想。曹操的《短歌行》抒发民作者年岁老大、功业未竟的感慨、求贤若渴的情怀和统一天下的抱负,真诚感人。《步出夏门外》中的观沧海、《龟虽寿》更是“歌以咏志”的名篇。

(2)形式上:抒情直接,笔调明朗,文质相称

建安文人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抒情“唯求诚恳”,“不求雕琢”,浑厚朴素,直率自然。建安的优秀作品多产生于战乱年代,形势不允许作家进行艺术上的精雕细琢,往往都是感情激动或紧急情况下一气呵成。建安文学“不尚雕琢”,“不求纤密”,并不是质木无文,不讲艺术,而是恰恰做到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文质相称,情采兼备。以曹操为例,其诗向以古直质朴著称,然直如“洪波涌起”,气势磅礴,故其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形式与内容知相契合,诵之余音缭绕,荡气回肠。

(3)风格上:慷慨任气,刚健有力

由于建安作家敢于直抒胸臆,表现个性,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如曹操古直苍莽,气韵沉雄; 曹丕短歌微吟,婉转清丽; 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化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王粲苍凉悲恰; 蔡琰凄恻; 皆各有特色。但是我们从这些作家的作品中,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共同的慷慨之气,刘勰早就指出:“观其时文,雅好慷慨”,“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这正是建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