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8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 17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 27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 35
一、名词解释
1. 通货紧缩
【答案】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地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碍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月上涨率,在国外用消费价格指数(CPI )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常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
2.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
3. 国家经济安全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
(2)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
(3)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
(4)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国家支付危机; (2)险; (3)安全和贸易被控; (4)资源被侵害; (5)信息和技术损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己经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5. 国民收入
【答案】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以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区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6.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
【答案】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是指在社会总产品的增长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些。具体来说,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最快,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而增长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总是与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伴随而进行的。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原有的预付资本和积累的资本中转变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大,不变资本的增加必然要快于可变资本,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要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部类的增长速度就要快于第二部类的增长速度,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优先增长。在技术进步以及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普遍规律。
二、论述题
7. 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掀起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
【答案】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的主要原因是:
(1)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原来的传统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先行作用降低,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部门兴起,从而使得处于基础部门的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下降了。
(2)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市场供应小型化、多样化,国际竞争激烈,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而国有企业不足以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
(3)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滞胀”局面,国有企业低效率、高亏损的问题更为突出,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补贴包袱。
(4)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滞胀”,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流地位,反对国家直接干预、强调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作用的新自由主义抬头,为私有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助长了私有化的势头。
(5)执政党的更替和政策调整。在西方政坛上,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大都热衷于实行国有化,而资产阶级右翼政党上台执政,则积极推行私有化。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英美诸国执政党,将推行私有化作为其摆脱经济“滞胀”,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手段。
8. 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并说明劳动力价值降低与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提高同时存在的原因。
【答案】(1)相对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
(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小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提高剥削程度,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单个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般不能降低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使这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单个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价值又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劳动者的生活资料价值变动就会使劳动力价值变动,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也会随之变动。在工人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中,还包含着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类生产资料的价值变动,也会影响劳动力价值和必要劳动时问的变动。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关,只要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相应缩短,剩余劳动时一间就会相对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