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使用价值
【答案】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作为交换的物品,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用物品,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使用价值取决于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的商品,因其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不同。同一商品,如有多种自然属性,就有多种使用价值,如电力既可用于生活,又可用于生产。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2. 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
(1)资本证券化,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以股票的形式公开发行,并允许自由转让;
(2)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相分离,股东除了负出资的义务外,对公司债务不承担任何责任;
(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股东虽然有资本所有权却没有业务执行权,股东不会参与经营,企业经营权由董事会和经理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有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两种。
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优点在于股东风险小,能迅速集中大量资金,为个人投资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 同时,公司的发展比较稳定,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提高整个社会的协作化水平。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一定量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中,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社会现有的平均生产条件,一定量使用价值是指一定数量的质量相同的使用价值(即商品)。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
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 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4. 利润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利润是指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来源本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但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他所预付的全部资本(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带来的。在数量上,利润表现为商品销售收入超过其成本的余额。利润概念掩盖了其真实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 经济制度
【答案】经济制度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行为规范。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在生产关系诸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着某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经济制度有以下几个层次和几个方面的含义:
(1)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人类社会共有五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3)经济制度也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存在与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4)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的总和,可称为“经济体制”。按照资源配置方式来看,有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5)经济制度还可指在一定的经济活动范围内或一定的经济组织内所规定或形成的种种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6. 价值规律
【答案】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为: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2)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3)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二、论述题
7. 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并说明劳动力价值降低与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提高同时存在的原因。
【答案】(1)相对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
(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小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提高剥削程度,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单个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般不能降低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使这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单个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价值又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劳动者的生活资料价值变动就会使劳动力价值变动,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也会随之变动。在工人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中,还包含着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类生产资料的价值变动,也会影响劳动力价值和必要劳动时问的变动。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关,只要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相应缩短,剩余劳动时一间就会相对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同时导致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提高的原因。
工资量的变动在名义工资和实际下资的差别上表现最明显。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工人用货币工资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由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资本家对工人的要求也会比较高,要对工人进行培训,这种形势会促使在职工人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果在职工人流失到其他的部门或行业,资本家就会有很大的损失,招纳新的工人要花费一定的培训费用。所以资本家一般会增加在职工人的工资。这样,个人的名义工资就会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即生产工人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减少,这样,个人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会减少,也就是说工人的名义工资的购买力会提高,所以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提高了。
(5)所以,伴随着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降低和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提高是同时存在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