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开大学文学院727文学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

【答案】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 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 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2. 即兴

【答案】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的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即一种灵感来临时若有报思、若有所悟的状态。即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诱发的媒介,外物或者书本或者别人的言语等等。如我国古代即兴而成的望月思乡诗很多,月亮就是即兴的媒介。二是即兴看似很偶然,其中又有必然性,看似天赐,更多的是人工。因为灵感的来临看似一刹那之间的事情,但是之前必须有大量的积累与沉淀才有可能出现,等到时机来临,受外在媒介的刺激,才会有所感想,有所领悟,此时才有灵感出现,才有即兴的佳作。

3. 期待视野

【答案】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期待视野”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夕,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宽“期待视野”。

4. 叙事模式

【答案】叙事模式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L. 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二人称还是由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划分出六种叙事模式。这六种叙事模式分别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

一人称主观叙事模式。

5. 审美意识形态

【答案】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具体表现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是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6. 情感把握

【答案】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7. 模仿说

【答案】模仿说是古希腊学者对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朴素表达与概括,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其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柏拉图使之初具理论体系,直至亚里士多德方成为完整的学说理论,成为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模仿说不仅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两千年来的西方文学创作,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8. 叙事学

【答案】叙事学是发源于西方,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于世的一种学术思潮。“叙事学”一词最早是由托多罗夫提出的,它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的结果。结构主义强调要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特别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构上去考察语言,这种研究思路对叙事学的产生起了重大影响。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同时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正式确立。它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

9.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答案】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的整个过程。客体“主体化”是主体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10.气盛言宜

【答案】韩愈在《答李诩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的观点,认为“气,水也; 言,浮物也。水大

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既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气与德有关,但不同于德,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涵养,从雄厚的内部积累中所产生的卷舒自如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上看,它主要指的是作家自由驱驾语言的能力。韩愈的气盛言宜说重视作者的道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文道合一”的观点,他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其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即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

二、填空题

11.“酒神精神”是______在《______》中提出的关于希腊悲剧思维方法与艺术特点的重要概念。

【答案】尼采; 悲剧的诞生

【解析】“酒神精神”语出希腊神话。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希腊神话中的日神和酒神用来象征两种基本的心理经验。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是两种根本的艺术冲动。自然界本身的日神精神产生、肯定和美化个体生命; 而自然界本身的酒神精神则毁掉和否定个体生命。更为原始的酒神精神正是通过否定“个体化原则”对世界的生命意志的肯定,从而使人体验到复归自然界原始统一的欢悦。

12.文学作品通常被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或______类型。

【答案】现实型; 理想型; 象征型

【解析】文学作品通常可以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不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们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

三、论述题

13.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试作简要说明。

【答案】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