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专业学位)829钢琴演奏[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风琴

【答案】由音管发音的古老键盘乐器。形制较大,以音管、音拴、键盘、风箱等部件构成。创制于古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晚期开始用于教堂,既有大型固定的管风琴,也有小型便携式的管风琴,文艺复兴晚期管风琴的制造业达到顶峰,推动管风琴音乐的发展,17~18世纪德国的管风琴音乐标志着巴洛克宗教器乐音乐的高峰时代到来。

2. 卡农曲

【答案】卡农(canon )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

,模仿的声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propoata )

部称作“答句”(risposta )。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程或各种顺序进

14~17世纪赋格, 狩猎曲,入。早期的卡农体裁有罗塔舞曲(rota )(caccia )和追赶曲(catch )(fuge )

成为卡农的称谓。

3. 《黑桃皇后》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三幕歌剧,由作曲家之弟莫杰斯特根据普希金的小说撰台本,剧情为:青年军官赫尔曼与莉莎相爱,赫尔曼为获取赌牌必赢的秘诀,将莉莎的祖母老伯爵夫人吓死,伯爵夫人的鬼魂示以他赢牌的秘诀,令他倾其所有押牌,最终一败涂地在“黑桃皇后”上,赫尔曼绝望而死。歌剧严谨填密,主题贯穿发展的交响化手法娴熟,并运用了大量俄罗斯音乐素材,有较强的吸引力。

4. 固定乐思

【答案】柏辽兹创用的格言主题,即在交响曲中反复出现、并可根据音乐发展需要而变形的主题,《幻想交响曲》是应用固定乐思最著名的例子。

5. 抒情歌剧

【答案】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6. 孔特克图斯

【答案】在11~12世纪出现的孔特克图斯(conductus )是单声部的抒情歌曲,它促进了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作为单声部歌曲的孔特克图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音乐不借助于圣咏创作,旋律与歌词的关系是音节式的,旋律因反复而具有分节歌的样式特点。在12~13世纪左右,圣母

院乐派中出现了复调音乐发展形式的孔特克图斯,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分节歌形式不再依赖圣咏,它放弃圣咏的定旋律,以自创旋律为基础;

②包括二至四个声部,常见为三声部,一般采用狄斯康特的节奏型;

③每个声部都采用拉丁文演唱;

④孔特克图斯的歌词内容较自由,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世俗内容。

7. 奥芬巴赫

19世纪法国轻歌剧的代表人物,【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一生创作轻歌剧近百首,

代表作《地狱中的奥菲欧》和《美丽的海伦》等。

8. 弥撒曲

【答案】天主教感恩祭仪式过程中演唱的歌曲,有形式完备的“大弥撒”、规模较小的“小弥撒”和哀悼死者的“安魂弥撒”等类型。4世纪时己运用于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用拉丁文演唱单声部的素歌。8世纪时弥撒音乐开始有“常规”和“专用”之分,11~13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以

13世纪以后则转向,“专用弥撒”旋律为基础谱写复调弥撒曲,“常规弥撒”自1364年马肖的《圣

母弥撒曲》开始,弥撒曲的形式固定为由五项常规弥撒构成的套曲。

15~18世纪是复调常规弥撒曲发展的高峰时期,囊括了最前沿的作曲技法,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模拟弥撒”等类型,每一位教会音乐家都以此为核心体裁进行创作,涌现大量弥撒曲作品,拥有104部弥撒曲的帕莱斯特里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多产的弥撒曲作曲家,巴赫的《b 小调弥撒》则是典型的18世纪“清唱剧弥撒”的巨作。19~20世纪创作弥撒曲的代表作曲家有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布鲁克纳、斯特拉文斯基和布里顿等。

9. 若斯坎·德·普雷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作曲家。创作数量较多,主要有弥撒。

曲、经文歌和尚松。他的弥撒曲创作反映了当时弥撒曲的各种作曲技法,既有基于素歌旋律

,如《武装的人弥撒曲》,也有大段借用己有旋律的“模拟弥撒”,如或世俗曲调的“定旋律弥撒”

,这种弥撒曲成为16世纪的弥撒曲主要类型。若斯坎注重用音乐细致地表现出歌《圣母弥撒曲》

词意境,站在时代的前列。

10.托卡塔

【答案】托卡塔(toccata ):卷为触键,最早见于16世纪的琉特琴谱,16世纪末应用于键盘乐器,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接近即兴创作的体裁。它的技巧性比较高,特别是脚键的运用; 经常采用模进、模仿对位的手法进行写作; 一般包括若干段落,在慢速和快速之间交替; 常以慢速的狂想曲开始,并与随后比较严格的赋格段落形成对比,因此托卡塔也被称为“带赋格的前奏曲”。

11.吕利

【答案】巴洛克时期法籍意大利作曲家,1664年始与莫里哀合作一系列芭蕾戏剧,如《贵人

,70年代以后与台本作家基诺联合创作“抒情悲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创始人,他改变意式宣迷》

叙调,减弱咏叹调的作用,突出合唱队和芭蕾舞的地位,并创立慢一快一慢的法国歌剧序曲模式,代表作有《卡德莫斯与埃尔米奥纳》、《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等。

12.三重奏鸣曲

【答案】巴洛克时期室内器乐音乐最主要的体裁之一,由四件乐器构成三个声部,常用两把小提琴构成旋律的两个不同声部,两件通奏低音乐器演奏同一声部。科雷利对三重奏鸣曲形式的确立和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二、简答题

13.格里高利圣咏继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案】9世纪时,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进行了统一,格里高利圣咏被确里立为一种规范的礼拜音乐,并出现了对礼拜圣咏进行扩展的发展趋势。这种扩展一方而是人们对原圣咏进行进一步修饰和雕琢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追求变化的渴望。因此,在9世纪后的礼仪音乐中,我们看到了几种发展形式,它们表现为两种大的发展倾向,一是横向的扩展,二是复调的发展。其中,格里高利圣咏的横向发展形式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种:

(1)附加段(trope )

即在格里高利圣咏原有的基础上附加或者插入新的材料,形成一个扩展。附加或插入的材料可以是新的歌词,也可以是新的旋律材料。

(2)继叙咏(sequence ):

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所以也有“哈

,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利路哑”的附加段之称。继叙咏最后脱离了“哈利路亚”

(3)宗教剧(Iatin drama ):宗教剧是10世纪末从格里高利圣咏的附加段演变而来的。最开始由神父在教堂的讲经台上表演,后走出教堂庭院,在传教的过程中逐渐用世俗化的方言取代拉丁语,而且民间艺人常常参与到戏剧表演中。由于这样的做法对基督教教规有所破坏,后来教皇从1210年开始禁止神父在公开场合表演宗教剧。

14.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及其代表人物。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为:

(1)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 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

(2)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栽。

(3)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世纪欧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