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专业学位)831民族管弦乐演奏[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创意曲
【答案】充满想象力的原创性乐曲,通常指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钢琴小曲,根据某一主题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16世纪法国作曲雅内坎最早使用“创意曲”一词称呼他的法语世
,包含15首二声部俗单声部尚松,1723年巴赫将为其长子写作的小型复调乐曲命名为“创意曲”
和15首三声部的对位乐曲,是该体裁的典范作品。
2. 意大利序曲
【答案】意大利歌剧作曲家A. 斯卡拉第干1680年前后创立的序曲,常置干声乐戏剧之前,
,由“快—慢—快”三段组成,是交响曲的直接前身。 作为器乐序奏,称为“辛弗尼亚”
3. 卡农曲
【答案】卡农(canon )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
,模仿的声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propoata )
部称作“答句”(risposta )。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程或各种顺序进
14~17世纪赋格, 狩猎曲,入。早期的卡农体裁有罗塔舞曲(rota )(caccia )和追赶曲(catch )(fuge )
成为卡农的称谓。
4. 艾夫斯
【答案】美国作曲家。幼时从父学习音乐,大学毕业后经营保险事业,但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探索精神的进步作曲家,他在作品中率先试验了多调性、复节奏、音块、1/4音、复合织体等现代技法,主要代表作有管弦乐《新英格兰三地》、《第四交响曲》、《没有回答的问题》和钢琴奏鸣曲《康科德》。
5. 弥撒曲
【答案】天主教感恩祭仪式过程中演唱的歌曲,有形式完备的“大弥撒”、规模较小的“小弥撒”和哀悼死者的“安魂弥撒”等类型。4世纪时己运用于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用拉丁文演唱单声部的素歌。8世纪时弥撒音乐开始有“常规”和“专用”之分,11~13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以
13世纪以后则转向,“专用弥撒”旋律为基础谱写复调弥撒曲,“常规弥撒”自1364年马肖的《圣
母弥撒曲》开始,弥撒曲的形式固定为由五项常规弥撒构成的套曲。
15~18世纪是复调常规弥撒曲发展的高峰时期,囊括了最前沿的作曲技法,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模拟弥撒”等类型,每一位教会音乐家都以此为核心体裁进行创作,涌现大量弥撒曲作品,拥有104部弥撒曲的帕莱斯特里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多产的弥撒曲作曲家,巴赫的《b
小调弥撒》则是典型的18世纪“清唱剧弥撒”的巨作。19~20世纪创作弥撒曲的代表作曲家有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布鲁克纳、斯特拉文斯基和布里顿等。
6. 《鳟鱼》
【答案】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用变化分节歌的形式叙述了河中鳟鱼被渔夫用计捉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鳟鱼命运的同情,作曲家惟妙惟肖地以流畅的钢琴伴奏塑造了在水中悠然游动的鳍鱼形象。该曲主题后来被引入《鳟鱼五重奏》的第四乐章。
7. 若斯坎·德·普雷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作曲家。创作数量较多,主要有弥撒。
曲、经文歌和尚松。他的弥撒曲创作反映了当时弥撒曲的各种作曲技法,既有基于素歌旋律
,如《武装的人弥撒曲》,也有大段借用己有旋律的“模拟弥撒”,如或世俗曲调的“定旋律弥撒”
,这种弥撒曲成为16世纪的弥撒曲主要类型。若斯坎注重用音乐细致地表现出歌《圣母弥撒曲》
词意境,站在时代的前列。
8. 邓斯泰布尔
【答案】文艺复兴早期享誉欧洲的英国作曲家。留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弥撒曲、等节奏经文歌和世俗歌曲等。他用一个固定的定旋律声部来统一弥撒曲各个乐章,以等节奏型来处理经文歌的各个声部,是“新艺术”成就的延续。他在声部写作时大量并置三六度,对欧洲音乐发展有较大影响。
9. 整体序列主义音乐
【答案】又称“全面序列主义音乐”。将音乐的所有要素都预先排列成为序列,在作曲中运用,其控制的参数从原先的音高,扩大到节奏、节拍、时值、速度、力度、音量、音区、音色等。1949年,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发表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是整体序列主义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学生布列兹和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对整体序列主义音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10.《被出卖的新嫁娘》
【答案】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三幕歌剧。剧情叙述青年叶尼克与玛申卡相爱,但媒人用三百金元诱惑叶尼克出卖自己的新娘,欲使玛申卡嫁给财主的痴呆儿子,叶尼克将计就计,与玛申卡终成眷属。这是斯美塔那民族歌剧的杰作,以捷克语撰台本,用宣叙调演唱,有浓郁的波希米亚风格。
11.流浪艺人
【答案】流浪艺人(minstrels )是出现于13~14世纪,在欧洲四处流浪的音乐艺人。他们常常在村头街巷与杂技艺人混合表演,也常为民间红白喜事助兴。表演的音乐大多是即兴性质,与民间音乐有联系。
12.奏鸣曲式
【答案】一种大型器乐音乐结构,定型于18世纪上半叶。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呈示部包含在调性和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主部和副部,它们是全曲的核心主题; 展开部发展呈示部出现过的主题,调性频繁转移,极大地造就戏剧紧张度; 再现部重现呈示部主题,但所有主题全部统一在主调上,形成音乐戏剧的完满解决。
二、简答题
13.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及其代表人物。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为:
(1)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 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
(2)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栽。
(3)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
(4)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代表人物有: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舒伯特、肖邦、舒曼、李斯特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广为流传,而肖邦、舒曼和李斯特则把钢琴音乐推向了新的高峰。
14.简述法国“六人团”及“三人团”的艺术成就。
【答案】(1)“六人团”(Les Six)的由来:
在1917年以后的法国,有六位青年音乐家经常以“新青年”的名义在一起举行音乐会,他们希望法国的音乐走一条明快、活泼、简朴的新路。1920年法国音乐评论家亨利·科莱写了一篇题为《俄国的“五人团”与法国的“六人团”》的文章,其中“六人团”的提法引起了人们的共识,并由此流传开来,这六人分别是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和泰莱菲雷。这就是“六人团”的由来,不过他们作为一个团体的时间不长,由于志向和美学趣味上的差异,不到三年就分道扬镳了。
(2)“三人团”的由来:
“三人团”是在“六人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几年后,“六人团”的六人发展各不相同:迪雷不久就放弃了音乐,回到农村; 泰莱菲蕾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作品再出现了; 奥里克的兴趣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