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系914历史学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读史方舆纪要》
,是我国古代汉族历史地理、兵要地志【答案】《读史方舆纪要》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
,专著。常简称《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作者于明亡后隐居不仕,
历时三十年,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成书。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详列山川险要战守利害。
2. 玄学
【答案】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义称新道家,产生十魏晋,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阮籍、稽康、王弼、向秀、郭象等,基本特点有: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 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 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基本内容,有提出“以无为本”及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自己的本的思想; 以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为哲学目的; 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强调在论证问题时把握义理,反对执着言、象,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以“辨名析理”为其思维形式。玄学是对道家的表达,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
3. 盘庚迁殷
【答案】盘庚迁殷是指发生在商朝中期的迁都事件。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盘庚迁殷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部斗争的混乱局面,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都取得很大成就,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4. 奴儿干都司
【答案】奴儿干都司是指明朝前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全称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永乐七年置,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屯驻军队,为当地军政机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与宣宗宣德八年曾两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两碑。于宣德九年正式废弃。
5. 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议”,是指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清初,除内阁,设有此会议,皆由满族大臣组成,凡军国机要重务都不用经过内阁票拟,而需经由
议政王大臣会议决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自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军机处办理。这是中央皇权进一步集中的具体体现。
6. 一条鞭法
【答案】一条鞭法是指明后期改革赋役制度的措施,即总括省府州县之赋役,并为一条,量地计丁,一条审编,一条科征,一条解运,一归于田。明朝中期,大量田地迅速向地主手中集中,商品经济在迅速发展。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改革,将一条鞭法推行全国。清初承明制,继续推行一条鞭法。雍正年间在此基础上正式改行摊丁入亩。一条鞭法将力役部分推入田赋,加强了力役由户丁转向土地的趋势,同时,折银制度和雇役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此外,由于赋税折银征收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起了促进作用,从而更加繁荣了城乡经济。一条鞭法改变了历代赋和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简化了赋役制度,标志着赋税由实物位主向货币为主、征收种类又繁杂向简单的转变。
7. 羁糜府州
【答案】羁糜府州是指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也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8. 《伤寒杂病论》
【答案】《伤寒杂病论》是指东汉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中医书著作。也是中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晋人王叔和析为《伤寒论》和《金医要略》二书。《伤寒论》对伤寒诸症分析病理,提出疗法,确定药方。《金医要略》一书,则是杂病的病症、病方的汇集。《伤寒杂病论》从辨症、拟方、用药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一整套辨证治疗的医疗原则,同时,书中还列举了许多病例,并保存了大量有效方剂。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理论联系实际,至今还是学习中医必循的一本重要医著。其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中医理论走向成熟。
9. 《梦溪笔谈》
【答案】《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共有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1篇。它是沈括平生的读书研究和观察自然的记录,包括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全书以很大的篇幅记载了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它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生理学、医学以及科技诸多方面的内容。这本书被视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10.盐铁会议
【答案】盐铁会议是汉昭帝时期召开的辩论盐铁官营等国家政策的会议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增加政府收入,但是弊端也口益显露,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与郡国所举贤良文学辩论国家施政间题,问民间疾苦与施政教化,贤良文学主张罢盐铁、酒榷、均输平准,不以节俭,并进而对内外政策提出了许多主张,还涉及对匈奴的和战问题,最终桑弘羊做出一些让步,奏罢郡国榷沽及关内铁官。其余盐铁政策,仍依武帝之旧,这就是“盐铁之议”。宣帝时,桓宽根据此次会议的记录整理成《盐铁论》一书。
二、简答题
11.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答案】唐太宗(627年~649年)
事家。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最终登上皇位。其在位期问,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改革各项政策,使社会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改革政权机构建设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a. 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b. 中书主起草诏令,是决策机构; 门下主审议诏令,是审议机构;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
c. 三省长官为宰相,另选官员加参加政事堂会议,同为宰相。
②加强监察机构
在长安、洛阳设御史台,为唐中央最高监察机构,设长官御史大夫,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查工作。
③变革地方机构
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另设道作为监察机构。里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对人民进行直接的统治。
(2)修订《唐律》
,①太宗时,在《武德律》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房玄龄修订《贞观律》《唐律》基本上形成。
②《唐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体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
(3)继续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①均田制
a. 对百姓和贵族官僚实行授田,分口分田和永业田。
b. 但取消了对妇女、部曲、奴婢、耕牛的授田; 增加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的授田; 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更加完各:对土地买卖的限制进一步放松。
c. 太宗推行的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