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南阳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吴越争霸
【答案】吴越争霸是指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进行的争霸战争。吴王阖间即位后,重用伍子青、孙武等谋士整顿、治理国家,并大举攻楚,占领楚国郢都。越趁机伐吴,大败吴军,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出兵伐越,败越军于夫椒,越王勾践求和,请为属国。夫差挥师北上,试图争霸中原。当夫差在黄池大会诸侯,与晋争霸时,勾践在大夫种和范氢辅佐下乘机攻入吴都,于公元前473年灭吴。此后越王勾践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一时号称霸主。
2. 元典章
【答案】《元典章》是至治二年(1322)以前元朝法令文书的分类汇编,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在元成宗时期,曾规定各地官府抄集中统以来的律令格例,“置簿编写检举”,作为官史遵循的依据。《元典章》就是地方胥吏汇抄法令的一种坊刻本。《元典章》是研究元代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之一,全部内容都由元代的原始文牍资料组成。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在书中都有具体生动的反映。
3. 庆历新政
【答案】庆历新政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一次变革,称之为“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欧阳修知谏院,富弼、韩琦相继进,范仲淹在宰相杜衍的支持下,推行年)
新政,变法主张就是“陈十事”书:①明黜涉,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②抑侥幸,限制恩荫。③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④择长官,选好地方官。⑤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⑥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⑦修武备。⑧减徭役。⑨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⑩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其中除一项外,其余均被宋仁宗采纳,颁行全国,称为“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的利益,引起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一年多时间,就宣告失败,说明北宋统治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
4. 陶澍
,字子霖,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嘉庆七【答案】陶澍(1779~1839年)
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设义仓以救荒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
5. 八股文
【答案】八股文是指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一种应试的文体,又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其源于宋,明清则形成完整的形式和成为定制。它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
,不许做超出这个范围的发挥。 束股四个部分。八股文要求只述经义、只用朱熹《四书集注》
6. 裴李岗文化
【答案】裴李岗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年代距今9000~7000年,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关系密切。此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石磨盘和石磨棒最具特征,总体比较精致。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套出现。而当地文明亦是现时中国己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其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裴李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迹,似有一定布局。当地人己经懂得畜牧和耕种。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主要农作物是粟。
7. 淝水之战
【答案】淝水之战是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重大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发生于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东晋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在此后数十年间再无外族侵略。
8. 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后,继续使用了一段时期。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9. 绍兴和议
【答案】绍兴和议是指历史上的宋金绍兴和议,计有两次:①绍兴八年(1138)和议。七年,金废伪齐刘豫,左副元帅完颜昌(挞懒)遣宋使王伦南归,许宋议和。八年秦桧二次拜相,与金议和。主要条款有:对金纳贡称臣,贡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两匹;金以原由伪齐管辖的陕西、河南归宋,以改道后的黄河为界,金归还宋徽宗棺木及钦宗、高宗生母韦氏与宗室等,九年,完颜宗
弼发动政变,杀完颜昌,十年出兵夺取陕西河南,和议遂废,其第三项内容除原居东京的宗室得以南归外,其余均未执行。②绍兴十一年和议。宗弼因战事失利,渐有和意。高宗,秦桧决定放
,东沿淮河弃淮河以北土地,宋金乃再定和议,主要条款有:宋金间以西起大散关(今陕西宝鸡)
之线为界,中间的唐、邓、商州,四川及和尚原、方山原等地归金;宋向金称臣,并且要世世子子系谨守臣节;宋每年向金输贡银二十五万两、絹二十五万匹;金归还宋徽宗棺木与高宗生母韦氏。次年,金使持誓书到临安,册高宗为宋帝,国界于是年划定。绍兴十二年为壬戌年,故又称“壬
戌之盟”。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南宋放弃了北方国土,标志着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10.《永乐大典》
,是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答案】《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的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后,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借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全书22877卷,目录66卷,共11095册,3亿7千万字。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
11.九品中正
【答案】九品中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巫为了拉拢士族,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延康元年(220年)命其制定,至西晋渐趋完各,南北朝时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的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同时它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12.《世说新语》
【答案】《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逸事
,梁朝的刘峻作注。在汉代时,的杂史。作者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年)
,但已散失。,为了和刘向的区别开来,又叫《世刘向曾写《世说》《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
,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说新书》《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