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判断分析题
1. 物价水平下降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答案】F
【解析】尸是总需求曲线的内生变量,尸变化只会使均衡点沿总需求曲线移动。只有外生变量(P 和Q 以外的变量)的变动才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形状、位置的变化。
2. 某国海关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查时设定高壁垒,这会导致本国净出口增加,收入增加,汇率上升。( )
【答案】F
【解析】设定高壁垒是贸易限制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非贸易限制都能导致净出口增加,收入增加,汇率上升,这要看该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汇率政策。一般而言,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则汇率上升,收入和净出口都不变; 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则汇率不变,收入和净出口都增加。
3. 在费雪的两期消费模型中,利率上升意味着储蓄的回报率提高,但储蓄不一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 )
【答案】T
【解析】储蓄是否增加不仅取决于利率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利率上升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一般来说,对低收入者而言,利率提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储蓄会增加; 但对高收入者而言,利率提高则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储蓄会下降。因此,当利率上升时,储蓄的变化方向不确定。
4. 在固定汇率制、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 )
【答案】F
【解析】在固定汇率制、资本无限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即使在短期内也不起作用。
二、简答题
5. 简述税收制度如何发挥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答案】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可以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得到发挥。
(1)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 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2)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自动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因此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6. 什么是补偿性财政政策,为什么这种财政政策被称为斟酌使用或权衡性财政政策?
【答案】(1)西方经济学者尤其是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应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例如,当认为总需求水平很低,即出现经济哀退时,政府应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需求;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过旺、经济过热,即出现通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支出以抑制总需求和通胀。前者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2)究竟何时要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何时要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应由政府对经济形势加以分析和权衡,斟酌使用。因此,这种补偿性财政政策就被称为斟酌使用或权衡性财政政策,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需求管理政策。
7. 高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把一定时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交易量相乘后相加,可得到某一时期的价格总额。选一个时期为基期,购买同等量商品的本期价格总额除以基期价格总额就得到本期的一个价格指数,这个价格指数反映了本期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因此,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支付的货币数量的多少,或一定数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多少的指标。
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的增长率,它衡量的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因而,通货膨胀率是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幅度大小的指标。
8.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三种核算方法及其比较。
【答案】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所生产
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①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 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②收入法。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从要素收入角度来对GDP 进行计量。一般来讲,收入法计量GDP 时,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③支出法。支出法是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算GDP 。从这个角度计算的GDP 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从理论上来讲三种方法计算出的GDP 是相等的,其区别如表所示。
表 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三、论述题
9. 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答案】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私人经济主体在对当前的行动做出决定之前,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主要指价格波动)所作的预测。预期分为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1)适应性预期是指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以后预期的方式。“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一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了。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已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