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813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制度厚度

【答案】制度厚度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大量各种各样的机构,包括企业、地方当局、商业协会、金融机构、发展机构、工会、研究与创新中心、资源团体等,为社会网络中的各种本地化或共同的实践活动提供基础;

②在各机构间建立有机联系,产生高度的相互作用,促进相互合作、交流及反射网络的形成,在地区制度安排方面产生显著的同构;

③各机构间有着强烈的社区意识,即各部分围绕特定的议程、项目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形成共同感。

2. 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企业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3. 区域创新网络

【答案】区域创新网络是指集聚在某个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4. 交易成本

【答案】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

5. 中心地的等级

【答案】中心地的等级是指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6. 扩散效应

【答案】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7. 中心性

【答案】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它是指中心地为其周围区域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8. 区域性因子

【答案】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

9. 原料指数

【答案】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10.国外直接投资

【答案】国外直接投资是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国外通过兼并和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控制被投资的公司。国外直接投资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11.接触扩散

【答案】接触扩散是指地理扩散过程是山近及远进行的。源于任一源点的地理扩散都具有距离衰减效应。

12.通道扩张

【答案】通道扩张指公司空间扩张是沿通道延伸。通道包括人际关系通道、机构(或体制)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

二、简答题

13.我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答案】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也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其中,陈栋生等人在1993年出版的《区域经济学》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较具代表性。他们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待开发(不发育)、成长、成熟、衰退等4个阶段。

(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

其特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极高,商品经济不发育,市场规模狭小; 资金积累能力很低,自我发展能力弱,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2)成长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二产业逐渐成了主导产业:商品经济逐步发育,区域专业化分工迅速发展; 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地区集中,于是形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极。

(3)成熟(发达)阶段

主要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 工业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第三产业

较为发达,基础设施齐备,交通和通讯基本形成网络; 生产部门结构的综合性日益突出,区内资金积累能力强。这时也往往会产生导致经济衰退的因素。

(4)衰退阶段

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缓慢,失去原有的增长势头; 处于衰退状态的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导致经济增长的结构性衰退:此后,经济增长滞缓,区域逐渐走向衰落。

14.试述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理论框架。

【答案】(1)跨国投资的联系系统:

①生产链(生产与销售活动相关系统);

②所有权关系系统;

③组织链(组织关系系统)。

(2)区域等级关系

①克里斯塔勒的区域之间的等级关系;

②马西的区域等级关系,尤其是通过势力关系(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如:老工业区对新工业区的控制);

③用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三维坐标系来界定的区域等级关系。

(3)跨国公司一区域综合联系

跨国公司处于企业关联系统和区域系统可通过与跨国公司的联系,介入国际或全球生产系统; 跨国公司通过投资企业与当地区域系统的联系,影响区域生产活动,最终达到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

15.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在经济地理学上,在某特定区域内,对发生在其中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都可以称为区域环境因子,例如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等。以下分别阐述一些区域环境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方式。

(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

②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不同的区位选择。

(2)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满足市场中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一切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都必须考察市场环境因子。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能够提供平等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利于有效规范和引导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有市场规模、市场特性等。

①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