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影视学专业传播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SW 模式”
【答案】"SW 模式”是指美国学者拉斯韦尔1948年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拉斯韦尔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并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的“SW 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 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what (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whom (向谁说)和Withwhateffect (有什么效果)。
2. 框架研究、框架理论
【答案】社会学家E. 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做出定义:“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即框架(frame )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Cframing )对新事物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媒介框架”(mediaframe )和“新闻框架”Cnewsframe )两个学术概念。框架概念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后得到广泛的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最高和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3. 文化(工业)产业
【答案】文化(工业)产业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概括而言,文化工业概念的批判性含义包括两个层面:①文化工业以艺术为名义,兜售的其实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化商品,使大众的闲暇时间变为另一种被剥削的劳动。②文化工业具有浓厚而隐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忘乎所以地享受文化快感时,隐蔽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它是一种使控制变得更密不透风,使统治秩序变得更坚固的“社会水泥”。这个概念暗示了现代大众文化的本质属性,表明它不过是商品生产与消费体系的产物。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作为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广泛地产生于发达工业社会。它批量地制作和传播大众文化的手段和载体,以独特的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的、物化的虚假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工具和独裁主义的帮凶,并以较从前更为巧妙有效的方式(即通过娱乐)来欺骗和奴役大众,从而最突出地显示了启蒙向意识形态的倒退,进入了大众蒙昧的阶段。
4. 古登堡
【答案】古登堡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介革命,迅速地推动了
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使得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标着人类进入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5.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答案】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是指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乃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认为,大众媒介的这种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传播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大众传媒的信息共享性、权威性等特点使其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了解世界,媒介的价值取向和引导方式等直接影响大众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判断。
6. 集合行为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集合行为虽然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但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 ②触发性事件; 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7. 叙事分析
【答案】叙事分析是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源自叙事学,叙事学则源自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叙事学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会有背后的讲述人进行叙事,一切大众媒介的内容都是叙事,通过分析这些文化实践和媒介内容等,可以得出研究结论。一个文本是有自身的一定结构的,媒介内容就是通过这些二元对立冲突及发展来讲述的。这种结构可以说存在于任何一个叙事文本中。叙事分析就通过寻找并分析这些二元对立,继而挖掘出意识形态是如何讲述二元对立的。在叙事分析中不仅仅关注叙事的内容,而把注意力放在叙事方式上,所有的这些方面,构成了叙事分析中重要的方面。
8. 亲身传播
【答案】亲身传播是指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人体自身为媒介的个人对个人的传播。亲身传播最常见的是两个人面对面的交谈,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①言语传播,如面对面交谈、远距离电话会谈等; ②文字传播,如私人信件、电报、传真、E-mail 、手机短信等; ③体态语言传播,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 ④信号传播,如革命时期地下工作者的窗外悬挂物、海上航行时的信号旗等。亲身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其好处是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亲身传播的不足之处在于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文化指标”? 为什么说大众传播内容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文化指标”?
【答案】(1)文化指标的定义
文化指标是一套标示变迁和符号环境系统的标准体系,其作用是帮助决策和指导有效的社会行为。格伯纳在涵化分析理论中,提出文化指标项目是对电视节目的安排和由收视培育的关于社会现实的概念所进行的周期性分析。
(2)大众传播内容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文化指标”格伯纳认为,社会结构和媒介内容的关系和核心在于:起源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讯息生产,这种大众产品经快速分配后,创造出新的符号环境,即文化指标。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内容是反映社会状态及其特点的重要标杆,即文化指标。如最近几年,我国的传媒流行“潇洒”一词,通过分析这个词出现的频度、它所使用的场合、经常与哪些行为范例相联系以及它所包含的价值意义等,可以判断“潇洒”这个词究竟反映了于}一么样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内容分析既可以用于分析社会变化,也可以用于同一时期的社会横向比较。
10.简述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大功能的内容。
【答案】1948年,拉斯韦尔在其《社会传播与结构》一文中,提出传播活动的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虽然是针对整个传播系统而言的,但也完全可以作为媒介的功能来看待,具体内容如下: (l )监视环境功能
监视环境功能是指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原貌及重要发展。任何传播行为都包含有来自客观事物的信息,因而也就或多或少地起着监视环境的作用。在人类生存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监视环境的任务已越来越多地由大众媒介所承担。拉斯韦尔认为,社会犹如一个生物有机体,必须时刻监视周围的环境以确保生存的需要。
(2)联系社会功能
联系社会功能是指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应付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如果说监视环境主要体现在报道上,那么联系社会就体现在评析中。
监视环境着眼于真实迅速,联系社会侧重在析疑解难。由于生存环境的复杂多变,仅凭客观的报道并不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合情合理地评论、分析和解释。否则,面对纷纭繁杂的现实人们将无所适从整个社会便将陷入混乱。
(3)传递遗产功能
传递遗产功能是指延续社会的文化传播。所谓遗产,是精神遗产,像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这种功能过去主要由人际传播来表现,而现在传递遗产的功能也越来越明显地转由大众传播来承担。
11.传播过程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