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经典双任务范式有哪三类常见结果?
【答案】在最经典的双任务范式中,要求被试同时执行两项任务,而且规定了他们对每个任务的投入程度。其三类常见结果分别如下:
(1)第一类结果
如果两个任务包含相同的认知加工过程,那么更注意某个任务会使该任务的作业水平提高而另一任务的作业水平相应降低。例如,如果任务A 要求被试记住左耳听到的一系列单词,而任务B 要求被试记住右耳听到的一系列单词。那么由于这两个任务相互竞争工作记忆资源,左耳成绩和右耳成绩之间将会呈现近似标准的反比关系。
(2)第二类结果
当两个任务相对独立时,同时执行两个任务的水平可以和单独执行每个任务一样好。例如,在记住左耳和右耳信息的双任务中,正常被试会表现出任务间的竞争,但某些裂脑人却可以表现出左耳作业水平与右耳作业水平相互独立的结果。
(3)第三类结果
某项任务略受另一个任务的影响,但小成完全相反的关系。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钢琴师可以一边很流利地谈话一边弹奏难度适宜的曲子,但如果弹奏太难的曲子或参加复杂的谈话时他就无法应付自如了。
2. 写出一项实验室研究的实验设计。
【答案】(1)实验目的
研究内隐自尊对不同任务类型自我妨碍的影响。
(2)实验假设
内隐自尊的主效应显著,高内隐自尊的练习次数显著多于低内隐自尊的练习次数; 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数理逻辑任务的练习次数显著多于言语理解任务的练习次数。内隐自尊与任务类型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高内隐自尊在不同任务性质中自我妨碍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低内隐自尊水平在不同任务性质中自我妨碍的差异显著,内隐自尊水平越低,在言语理解类任务中出现越多的自我妨碍
(3)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2×2两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自变量A 作为被试间变量,自变量B 作为被试内变量。自变量A 是内隐自尊,有两种水平:高内隐自尊、低内隐自尊。自变量B 是任务类型,有两种水
平:数理逻辑任务、言语理解任务。因变量是被试的自我妨碍水平,即被试在正式测试前练习的次数。研究首先从某大学中随机抽取40名大学生,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 )测试成绩,将被试分为高内隐自尊、低内隐自尊两组,各20人,然后每组都接受第二个自变量的数理逻辑任务、言语理解任务两种处理,不同任务类型的顺序在被试间平衡处理,实验顺序安排如表所示。
表 内隐自尊对不同任务类型自我妨碍影响的实验设计
(4)数摒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得出每组被试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然后进行2×2重复测量结合非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3. 影响反应时问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有关
①一般当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随刺激强度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渐缩短。
②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甚至停留在某一水平上。
(2)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
①当物理刺激的强度本身保持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②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保持不变,刺激的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时,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3)反应时间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①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间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也不同,甚至同一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②当利用复合刺激同时作用于不同的感觉道时,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4)反应时间与被试的机体状态有关
①反应时间与机体的适应水平
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凸
②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准备状态
从预备信号的发出到刺激的呈现这一时距称为预备时间。
a. 如果预备时间太短,被试就会来小及作好反应的准备;
b. 如果预备时间太长,被试的准备状态则会越过最佳状态而趋向衰退。
③反应时间与额外动机
a. 在罚的条件下,被试反应的额外动机最强,其反应时最短;
b. 在赏的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次之;
c. 在不赏不罚的条件下,反应时间最长。
④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年龄
a.25岁以前,人的反应时间逐渐变快;
b. 进至成人阶段,其反应时间的变化很少;
c.60岁之后,反应时间开始变慢。
⑤反应时间与练习
a. 一般练习越多,反应时间越短,最后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再减少的最小限度。
b. 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幅度越大; 简单反应,反应时间的变化幅度则较小。 ⑥反应时间与个体差异
被试变量中主要的是个人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同一个被试,在同一条件下,其每时每刻的反应时间也会因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不同。
4. 简述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答案】(1)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能获得准确的量值。按照统计原理,刺激材料性质的恒定才能使得刺激的各个子单元可以互比或互换。除了刺激材料以外,其他的自变量还有: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 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 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 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材料的干扰条件; 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
(2)记忆实验中的因变量
因变量是指受自变量影响的行为表现。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为两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 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这两种记忆实验在程序上、内容编排上、难易程度上都有差异。因此,在记录因变量的方法上各有特点。回忆类实验的反应量值一般比较直接,例如记忆广度量,取绝对量就可说明问题。再认类实验的因变量大多数需要经过计算,相对而言是间接获得的。例如“节省分数”、“冉认分数”就是百分数。
(3)记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所谓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会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应由实验者控制的因素和条件,对它控制得好坏是心理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个问题在高级心理过程的实验研究中表现更为突出。记忆实验中要求实施控制变量有的是外显的,有的却是内隐的。控制外显的主要是从构思实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