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江大学专门史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民国时期教育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蔡元培在北大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
B. 陶行知在南京附近创建晓庄师范学校
C. 黄炎培是民国时期首创职业教育的教育家
D. 杨贤江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答案】D
【解析】杨贤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参与了五辨运动和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转移到日本,在日本边进行革命活动边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及翻译工作。
2. 1960年后在中国内地出版、对近代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大型回忆录汇编是( )。
A. 《近代稗海》
B.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C.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D. 《文史资料选辑》
【答案】D
【解析】《近代稗海》为近代野史集成,参考价值有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是中国史学会精心组织编辑出版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下对近代史资料的一次大规模的科学整理,为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最基本和最有价值的史料,但它并不是回忆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为我国台湾沈云龙组织编写,由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并非我国内地出版社。《文史资料选辑》由政
协文史资料编辑部以“三亲”(亲历、亲见、亲闻)为原则,于I960年开始编写,由中华书局出版。
3. 1953年,为解决粮食供应紧张问题,我国采取的新措施是( )。
A. 实行国家合同定购
B. 发展农业合作社
C. 推行“以粮为纲”政策
D. 实行统购统销
【答案】D
1953年10月16日,,【解析】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
其中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统购统销是对农村中的余粮实行
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有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4. 毛泽东重新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D. 七千人大会
【答案】C
【解析】A 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B 项,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在总结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 项,八届二中全会,全面地肯定了反右派斗争;轻率地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论述,错误地批判了1956年的反冒进为“右倾保守”,开始背离了八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D 项,七千人大会,发扬了党内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动员全党全面贯彻“八字方针”,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
5. 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D.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这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是红色政权能够维持和壮大的根本原因。
6. 下列事件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各革命阶级进行联合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是( )。
A. 五卅运动
B. 国民革命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是新文化运动没有同工农运动结合,而是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初期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后期主要是工人阶级为主体,并发展为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也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动摇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五卅运动后,革命风暴扩展到全国。广州、北京、南京、武汉、天津、长沙、济南、徐州、青岛等数十个城市的人民群众纷纷集会、游行示威或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的暴行。一些地方的农民也加入斗争的行列。全国投入到这场斗争的群众约达1200万人。这是“五四”后出现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斗争高潮。这次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和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7. 下列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而“外争国权”则是对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的强烈反抗,具有反帝性质。“内惩国贼”是为了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并将斗争的矛头进一步指向段祺瑞政府,表现了与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精神,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8. 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
A. 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 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 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 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A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但过急过猛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如刮起“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严重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