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答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创建的文化领域革命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南京政府建立后,大批革命的文化工作者云集上海,在各个文学团体中有不少共产党员,他们与鲁迅合作,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指出左翼文艺家一定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强调文学应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左联大量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文艺理论,同时培养了大量的革命文化人才,创作了不少文艺作品。代表作品有: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蒋光慈的中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叶紫的《丰收》、肖红的《生死场》等小说。但是“左联”也存在不少缺点:政治上,受到当时“左”倾路线的影响,搞了不少“左”的政治活动; 组织上,存在宗派主义、关门主义,把作家团体当成政党组织,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文艺工作者; 文艺思想理论上,有照搬外国文学运动和理论,教条主义倾向,未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文学创作上,在某些作家中存在着轻视艺术规律,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2. 勘乱总动员
【答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在1947年7月4日举行的第六次“国务会议”上,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以勘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并颁布了“总动员令”。7日,蒋介石发表了“勘乱建国”演说。18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动员勘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并在各地召开“数乱建国动员大会”,这就是国民党的“戮乱总动员”。国民党各省市参议会和人民团体纷纷通电表示拥护敏乱,并在各地召开勘乱建国动员大会。裁乱总动员的目的除了要动员国民党进行顽固斗争外,更重要的是要疯狂搜刮国统区的人力物力,残暴镇压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要实行“总体战”。但种种措施并未挽救国民党的统治,总动员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3. 延安整风运动
【答案】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 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4. 洛川会议
【答案】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后,中共中央改红军为八路军,开始国共间的第二次合作。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任毛泽东为书记,重新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会议期间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朱德为书记; 建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
5. 满铁
【答案】满铁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从1906年~1945年在中国东北存在的一家日本特殊公司。它是日本经营满洲的核心,在极盛期里握有了80多家关联企业的股权。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曾被称为“旧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即以公司的名义实行殖民侵略。因此满铁也被称为“殖民会社”。
6. 1954年宪法
【答案】1954年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广大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确认了人民革命的伟大成果和建国后经济上、政治上的胜利,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和集中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规定了公民享有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等权利和自由。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根本大法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政权建设、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五七指示
【答案】五七指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前夕《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的简称,这是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审阅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写给林彪的信。五七指示的内容远远超越了对部队农副业生产作批示的范围,而对军队的社会角色和功能,甚至对范围更为广泛的社会制度,都有构思宏大的设计。五七指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为治军、治民、治国的纲领。
8. 废两改元
【答案】废两改元是1933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废用银两,改用银元的币制改革。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3月8日,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中央造币厂从3月起开铸新银币,正面孙中山半身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这次货币改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银本位制,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
9. 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10.粮食统购统销
【答案】粮食统购统销是指建国初期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政策。为了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人民生活和国
1953家建设所需的最重要物资的供求矛盾,国家决定对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年10月首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中的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一政策对保障城乡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稳定市场物价,促进三大改造,起了积极作用。
11.八一九限价
【答案】八一九限价是指1948年8月19日根据国民政府的经济管理法令,不管各种商品成本与价格的高低关系,市场物价一律冻结在8月19日的标准上,库存的货物必须及时出售,不准积压三个月以上,违者要入狱的限价法令。其给民营工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产品售价不敷成本,而原料又无法补进,企业只得坐吃山空,致使工厂相继停工,商店存货也被抢购一空,整个社会经济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11月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不得不宣布放弃限价政策。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成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首都为江西瑞金。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苏区,于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苏区。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
二、论述题
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答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具体如下:
(1)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