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9
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38
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57
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74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
①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
②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局部日标、长远日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可以分析得较为清楚。
2. 体制
【答案】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体制或制度为公共政策提供外部组织环境。政策过程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实体制。因此,政策的制定或实施,都与体制息息相关。体制类型多种多样: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尤其以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经济体制最为重要。
3.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裹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
4.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
学”理论,8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力一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由这一假定出发,公共选择理论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共政策及其过程的理论解释。根据这种途径,投票者更像是一个消费者; 压力团体可以看作政治消费者协会或有时作为合作者; 政党变成企业家——他们提出竟争的一揽子服务和税收的交换选票; 政治宣传等于商业广告; 政府机构就是公共公司一一它们依靠动员和获得充分的政治支持以掩盖成本。
5. 公共利益
【答案】公共利益是指社会或国家占绝对地位的集体而不是某个狭隘或专门行业的利益。公共利益表示构成一个政体的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它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即公共政策应该最终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不只是几个人的福利。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有助于评估和理解政策过程,它基于社会价值回答了既定政策的目标是否值得实现这一问题。
6. 精英
【答案】精英是相对于一般社会大众而言的。社会被认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掌握权力的少数人精英,另一部分是社会大众。只有很少的人为社会分配价值,大众小能决定公共政策。精英是从社会经济上层小成比例地抽取出来的,公共政策反映的不是大众的需求,而是反映在社会中占少数、居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取向。大众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冷漠的和缺乏信息的,因此大众情感在更多时候为精英所操纵。精英主义认为,精英在关于社会体系的规范上拥有共识,不为追求卓越而竞争,精英的共识多于分歧。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精英理论认为,必须分析这些政治精英才能揭示政治的本质和规律。
7. 政策执行
【答案】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执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政策活动的一个组成环节。
8. 事中监测
【答案】事中监测是指在政策运行过程中,实施同步监测,记录政策实施的变化,评估执行的效果,一旦发现与原定的政策日标不一致的地方立即采取纠偏措施,提出调整意见,促使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的一种政策监测方法。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事前检测和事后监测。
9. 政策主体
【答案】政策主体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选民)等。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过程存在着差别。因此,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西方政策科学的沦著或教科书往往将政策主体或政策活动者划分为官方的和非官方的两类。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 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二、简答题
10.非官方政策活动者有哪些?
【答案】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主要是相对于官方的政策活动者而言,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集团、公民、大众传媒、思想库等。
(1)利益团体是指基于某种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态度或者是某种职业和行业而形成的正式、非正式团体和群体等社会组织。其日的在于建立、维持、增进共同利益和共同态度所蕴含的行为模式; 其职责是履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作为最高目标。
(2)公民或选民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径有:
①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主权。
②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者制定或修改并执行公共政策。
③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去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④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
⑤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3)大众传媒系指在传播路线上用机器做居间以传达信息的报纸、书籍、杂志、电影、广播、电视、因特网等诸形式。决策中的信息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才能传播,大众媒体则是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信息传播载体。大众传媒对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正产生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在西方,有人将大众传媒称作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4)思想库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使政策研究从个体走向群体。思想库是现代国家公共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思想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结权势集团和直接决策者的中介,起到了使政治系统与社会广泛联结的作用。它们一方面直接填补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