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661细胞生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超敏感位点
【答案】超敏感位点 是指如用低浓度的
降解成酸溶性的
超敏感位点是染色质上无核小体的处理小片段后,能够首片段,是活性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或潜在转录活性的染色质被先被切割的少数特异位点。通常,染色质的基本特征之一,超敏感位点的建立是基因起始转录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
【答案】的中文名称是核纤层。核纤层是指内层核膜靠核质的一侧的一层由核纤层蛋白(V 型中间丝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核纤层与核膜、染色质及核孔复合体在结构上有密切关系,它向外与内膜上的镶嵌蛋白相连,起保持核膜外形及固定核孔位置的作用;向内则与染色质上的特异部位相结合,为染色质提供附着位点。
3. 微管蛋白流
【答案】微管踏车学说认为微管组装过程中,在
端解聚下来,又到正极端聚合的流动称为微管蛋白流,但
4. 同源异型基因 等条件下,微管蛋白异二聚体不 不存在时,微管蛋白流就不会发生。断地在微管正极端聚合使微管延长,而微管的负极端则因微管蛋白的解聚缩短。微管蛋白从负极
【答案】同源异型基因是指存在于多种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在体节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主导性作用。这些基因都含有一个称为同源框的的序列,编码的同源异型结构域形成的螺旋-转角
因的表达。
5. 卵裂长
螺旋结构作为反式作用因子启动特定基
由于卵细胞的受精作用可以发生在成熟,如果卵细胞还或减数分裂结束)【答案】受精卵进行的快速有丝分裂称为卵裂。卵裂时细胞不会生长,只是被分割成很多小细胞,这些由小细胞组成的中空球形体称为囊胚的任何阶段(如初级卵母细胞、中期
次级卵母细胞、中期
没有完全成熟就进行受精,则受精作用激发完成减数分裂,待减数分裂完成之后再进行卵裂。受
精卵的卵裂中的有丝分裂与体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细胞增殖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卵内物质的重新分配,但无细胞生长;由于第一个特点而产生的核质比例越来越大;细胞间期较短,分裂快,迅速形成囊胚。
6.
【答案】的中文译名是转位酶,转位酶又称磷脂转位蛋白,可将磷脂从膜的一侧翻转到另一侧,且对磷脂移动具有选择性,对保证膜中磷脂分布的不对称性有重要作用。
7. 通道蛋白
【答案】通道蛋白是指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形成有选择性开关的亲水性通道,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介导水、小的水溶性分子、离子等的被动运输。
8. 分子伴侣
【答案】分子伴侣是指在细胞中的某些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
蛋白家族。 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但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如信号识别颗粒和
9. 核孔复合体
【答案】核孔复合体是指在核被膜上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的联系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主要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和栓4种结构组分。从功能上讲,核孔复合体可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性表现在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入核转运,又介导RNA 、RNP 出核转运。
10.印迹术(blotting )。
RNA 或蛋白质转移到某种基膜【答案】印迹术是指通过电泳或毛细管作用将DNA 、(如DBM
滤纸、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的过程。由于此类过程类似于把墨渍吸到吸墨纸上而称为blotting , 可译为“印渍术”。根据转移成分的不同,印迹术分为DNA 印迹术
和蛋白质印迹术
则为伊斯特尔印迹术
印迹术当用凝胶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再进行印迹时,二、简答题
11.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差异。
【答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差异有:
(1)两者细胞具有的细胞器不同:植物细胞具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的包括细胞壁、液泡、质体、原球体、乙醛酸循环体等结构;动物细胞具有植物细胞不具有的包括溶酶体、中心体等结构。
(2)两种细胞的细胞连接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的通讯连接方式为间隙连接,而植物的是胞间
连丝。
(3)动、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为收缩环,植物细胞为细胞板。
12.为什么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不能同时见到细胞核和染色体?
【答案】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高级结构,这种结构只是在细胞分裂时才会出现,便于均等分配。为了均等分配遗传物质,不仅遗传物质要凝集成染色体,同时核膜要解体,此时见不到细胞核。反之,新细胞生长时需要基因活动,需要蛋白质合成,为此染色体必须去凝集,此时见不到染色体。但是,此时为了稳定遗传物质,保证基因转录的微环境,必须形成完整的核。所以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既见到细胞核又能见到染色体。
13.比较植物中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动物中的信号传导途径。
【答案】这两类物种基本上采用十分近似的信号转导途径,
除了少数的例外。两者都有胞内
和的变化,但动物独有环化核苷酸作为第二信使,植物独有水杨酸作为第二信使,组氨酸激酶也是植物所特有的。
14.简述细胞通讯的方式。
【答案】(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的通讯,包括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化学突触等。
(2)细胞间接触性依赖的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 (3)间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15.简要叙述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和运输的基本过程及参与的因子。
【答案】(1)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和运输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①被膜小窝的形成:网格蛋白被膜小窝是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体。在胞吞过程中,吞入物(配体)先同膜表面特异受体结合,然后,网格蛋白装配的亚基结合上去,使膜凹陷成小窝状。由于这种小窝膜外侧结合有许多网格蛋白,故称为网格蛋白被膜小窝。它大约在一分钟之内就会转变成被膜小泡。
②披网格蛋白小泡的形成:在形成了网格蛋白被膜小窝之后. 很快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即披网格蛋白小泡,小泡须在发动蛋白的作用下与质膜割离。由于此时的小泡外面有网格蛋白包被,故称为被膜小泡。
③无被小泡的形成: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之后,很快脱去网格蛋白的外被,成为无被小泡。在真核细胞中有一种分子伴侣
于披网格蛋白小泡的装配。
(2)除网格蛋白外,涉及的因子有:配体、受体、衔接蛋白、发动蛋白和分子伴侣
外也参与了披网格蛋白小泡包被的形成和去被的过程。在形成包被时,钙泵将
保持低浓度,有利于有被小窝的形成。一旦形成被膜小泡,
催化披网格蛋白小泡的外被去聚合形成三腿复合物,并重新用另
泵出细胞外,使胞质中的同网格蛋白的轻链结合,使包被不稳定而脱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