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成都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一维谐振子的能级公式为的概率之比,并对结果加以说明。

【答案】因为

且能级是非简并的,由玻耳兹曼分布方式可知,

说明一般温度下,一维谐振子基本上处于基态,不容易激发。

2. 理想气体恒温膨胀做功时矛盾?

【答案】不矛盾。Kelvin 的说法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本例中,虽然热全部转化为功但却引起了系统的体积的变化。

3. 影响恒温槽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恒温槽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感温元件(如水银接触温度计)的灵敏度、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搅拌器的效率、加热器的功率大小匹配、槽体保温性能。

4. 在两个充满溶液的容器中间是一个由固体制成的多孔塞,塞中细孔充满

溶液。在两容器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则容器中液体如何移动?为什么? 【答案】通电后液体向正极移动,即电渗现象。

固体易吸附

溶液中有过剩的

故Q=-W, 即所吸之热全部转化为功。此与Kelvin 说法是否

且知

求该振子处于第一激发态与处于基态

负电,通电后即向正极移动。

5. 理想气体经一恒温循环,能否将环境的热转化为功? 如果是恒温可逆循环又怎样?

【答案】不能。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在恒温过程中不变,假设体系由:所做功:

再经可逆压缩回到始态:所做功:整个循环过程:因

并且前者的绝对值小于后者;

故W=-Q>0,Q<0,环境得热,W>0系统得功,即环境失热。

说明整个循环过程中,环境对系统做功,而得到是等量的热,不是把环境的热变成功。

第 2 页,共 23 页

(因为可逆压缩环境消耗的功最小)

同样,如果如果

是恒温可逆膨胀,是恒温不可逆压缩,结果也是W>0,Q<0,系统得

功,环境得热,即环境付出功得到热。不能把环境热变成功。

是恒温可逆膨胀,

是恒温可逆压缩,即为恒温可逆循环过程

=0,则W=-Q=0,不论是系统还是环境,均未得失功,各自状态未

变。由上分析,理想气体经一恒温循环,不能将环境热转化为功。

6. 是否任何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热电偶均能用来测温?实验中只能测得热电偶的温差电势,如何从温差电 势找出温度值?你在哪个实验使用热电偶?

【答案】作为热电偶的两种金属,要求其产生的温差电势与温度有线性关系,同时要求温差电势的温度系数必须足够大才行,否则不宜用做热电偶。

为了由测得的温差电势获得被测系统的温度值,则必须事先测得热电偶的温差电势-温度曲线(称工作曲线)。

测定此工作曲线的方法是:将冷端置于冰-水平衡系统中,热端置于温度恒定的标准系统内,测定所产生的热电势。标准系统一般采用101325 Pa 下水的沸点(100°C ), 苯甲酸的熔点(121. 7°C )、锡的熔点(232°C )等。进而绘制热电势-温度工作曲线。此外,还可采用将被测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并排放在管式电炉内,同步进行温度比较校正。

二、计算题

7. 在293. 15 K时,某有机酸在水中和乙醚中的分配系数为

(1)今有该有机酸(所用乙醚

,求水中还剰多少kg 的有机酸。 事先被水所饱和,因此萃取时不会有乙醚溶于水)(2)若一次用

乙醚萃取,问在水中还剩多少kg 的有机酸?

第 3 页,共 23 页

乙醚萃取,连续萃取两次

溶于水中,若每次用

【答案】根据分配原理,萃取时最后原溶液中所剰溶质的量为

(1)当每次用

己醚萃取,并连续萃取两次,则水中还剩有机酸质量为:

(2)若用

乙醚萃取一次,此时水中还剩有机酸质量为:

8. 在锌电极上析出氢气的Tafel 公式为

在29SK 时,用液

. 若要使

作阴极,惰性物质作阳极,电解浓度为不和锌同时析出,应控制什么条件?

反应(1)的电极电势为:

反应(2)的电极电势为:

还原电极电势最大的在阴极上还原,要使则

控制电流密度大于

9. 根据下表给出的数据,计算反应

不和锌同时析出,可让阴极上首先析出锌(s )

溶液,设溶

【答案】可能的阴极反应有

【答案】由于反应过程中涉及相变,或不在标准态:无法直接得到所需要的参数值,所以要设计循环过程,利用循环过程的特点求出所要求的参数,如下所示:

第 4 页,共 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