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613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运行
【答案】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①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②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2. 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3.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那些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因此,这种贴标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4.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5. 失范(anomie )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日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日标。迪尔凯姆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
会失范。
6.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②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7. 差序格局(费孝通)
【答案】差序格局是费孝通用来描述中国人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不社会关系的亲疏。”
8.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小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二、简答题
9. 试述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口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多层次的系统。人口快速增长和自然资源的相对匾乏以及无法满足人们生存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会产生重要影响; ②人口的数量、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的增长,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并会危及人口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人口增长会不断给自然和生态环境增加压力,环境压力指数和承载能力可反映出这些压力。
10.滕尼斯区分gemeinschaft (“礼俗社会”)与gesellschaft (“法理社会”)用意何在? 我们通常所说的社区与滕尼斯的概念有什么差异?
【答案】(1)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含义
礼俗社会又称作“共同体”,指以农耕畜牧为业的传统社会。其特征是:规模小,分工与角色
分化较少,家庭为社会核心单兀,占统治地位的是个人的或具有感情色彩的初级关系,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传统的约束,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法理社会又称作“社会”,指现代工业化社会,规模较大,有复杂的分工与角色分化,经济的、政治的、职业的等等社会组织取代了家庭的核心地位,非个人的,不具感情色彩的次级关系居统治地位,人们的行为主要受正式的规章、法律等约束,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2)滕尼斯区分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用意
在滕尼斯那里,“社区”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予以运用的,提出有别于“法理社会”(gesellschaft )的另外一种“理想类型”(“社区”即gesellschaft ),本意在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共同居住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滕尼斯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表现为理性不断增长的过程,人类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也就由“共同体(社区)的时代”向“社会的时代”演进。滕尼斯在提出社区(共同体)这一概念时,并不着重它的地域特征,而是强调具有共同归属感的社会团体。
(3)我们通常所说的社区己不仅仅局限于滕尼斯当初的定义了。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概念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
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日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日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此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11.简述当前中国社会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答案】(1)社会失范的含义
①涂尔干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一,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②默顿认为,失范就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2)从这社会失范导致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分类,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转型中的问题两大类。
①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1978年以前)就己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如人口问题。
②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