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管理832国际事务管理专业综合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8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力一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由这一假定出发,公共选择理论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共政策及其过程的理论解释。根据这种途径,投票者更像是一个消费者; 压力团体可以看作政治消费者协会或有时作为合作者; 政党变成企业家——他们提出竟争的一揽子服务和税收的交换选票; 政治宣传等于商业广告; 政府机构就是公共公司一一它们依靠动员和获得充分的政治支持以掩盖成本。

2. 洛仑兹曲线

【答案】洛伦兹曲线由统计学家M.O. 洛伦兹提出,是指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洛伦兹曲线是用一个正方-形图来表示的,其中横轴表示全国家庭或个人依所得由低到高分成几个等级的累积分数; 纵轴表示所得分配累积百分数。通过洛伦兹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平等或不平等的状况,它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而得到广泛应用。

3. 体制

【答案】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体制或制度为公共政策提供外部组织环境。政策过程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实体制。因此,政策的制定或实施,都与体制息息相关。体制类型多种多样: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尤其以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经济体制最为重要。

4. 政策监测

【答案】政策监测是指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的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测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测可以分为事前监测、事中监测和事后监测三种。

5. 合同外包

【答案】合同外包又称合同出租、竞争招标,是指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对外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营利机构,中标的承包商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用财政拨款购买承包商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合同外包可以利用竞争力量给无效率的生产者施加压力,提高生产率:能够摆脱政治因素的不当十预和影响,提高管理水平; 可以把通常模糊不清的政府服务成本以承包价格的形式明确化,有助于强化管理。但是,承包权的授予上可能存在腐败和寻租行为; 可能形成对承包商的依赖,承包企业雇员罢工、怠工和企业破产会使公众利益受到损害。

二、简答题

6. 简述精英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案】(1)精英决策模型是指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的1种决策理论。其基本点是:不是人民大众通过他们的需求与行动决定公共政策,而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决定了公共政策,然后由政府官员和机构加以实施。

(2)托马斯. 戴伊与哈蒙. 齐格勒对精英决策模型基本内容概括为以下六条:

①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只有少部分人才有权为社会分配价值,而群众则不能决定公共政策。

②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群众代表,他们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那个阶层。

③非杰出人物向杰出人物的转化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又持续的过程,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兔发生革命,在非杰出人物中,只有那些接受了杰出人物的一致意见者,才被允许进入统治集团。

④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杰出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⑤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杰出人物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将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

⑥活跃的杰出人物很少受群众的直接影响; 相反,杰出人物影响群众远远超过群众对他们的影响。

(3)精英决策模型把政策看成是杰出人物行为的产物,只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并服务于他们的目标,显然这种看法不仅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相对立,而且把人民大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忽略到如此程度,也是不能成立的。在任何一个大众参政议政程度较高的社会里,人民群众的影响仍是占主要地位的。从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看,政府最基本的日标,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其决策既要真正能代表并反映他们的需求,又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否则任何一个政治系统不可能稳定和发展。

7. 论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答案】(1)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或者不执行这些程序,并且在公共政策成熟的基础上,把调查程序、决策程序、执行程序、评估程序等这些合理的程序变成制度和法律。

(2)公共政策的民主化

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公共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决策社会环境,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国家主人公的地位和参加国家公共管理的民主权利。

(3)公共政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当前,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入手,来改进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提高公共政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水平:

①从转变观念入手,提倡科学、民主的精神,破除各种不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旧的决策观念,树立现代决策观念,如重视民众参与的民主决策观念,专家咨询观念,集体决策观念,决策权力分散、下放观念,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观念,重视决策跟踪评价观念等。同时一,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公共政策环境,形成一种人人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并积极提出政策建议的局面,促进多种公共政策力一案的优化与选择。

②形成一个以决策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咨询和监督等子系统为支撑的现代公共决策系统。 a. 理顺决策子系统中各种决策主体的关系,既要保证党对公共政策工作的领导,又要保证人大和政府的决策权,充分发挥它们作为公共政策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b. 完善体制内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从法律上保障其应有的地位,赋予这些研究机构以相对的独立性、主动权以及工作的灵活性,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公共政策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主动提供咨询、建议,而不是被动地作政策调研论证,提高其权威性。

c. 大力发展体制外或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让其充分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形成强大的决策参谋后盾。经验表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需要官方和非官方政策研究组织的紧密配合,才能制定出合理优化的公共政策。

③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共政策理论、力一法和技术,提高决策者和研究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公共政策研究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已发展成为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因此,为克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方法技术落后的弊端,就必须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方法和技术,掌握政策科学的基础理论。

④要保证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实现,使公共政策更加合理科学,避免或减少重大的失误,就必须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则,将公共政策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确定决策权力的合理结构,依法确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明确规定决策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使之对其决策行为负责。

总之,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工作的核心,公共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公共政策为基础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