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17教育技术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系统设计

【答案】教学系统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2. 学习风格

【答案】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它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包括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 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 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 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和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 其中,前三部分构成了学习风格的心理性层面,后两种则构成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

3. 学习环境

【答案】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社会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

4. 活动理论

【答案】活动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活动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人的意识与行为是辩证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为活动是辩证统一的。

5.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6. 虚拟教室

【答案】虚拟课堂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通过远程音视频授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培训的学习效果,更是满足了用户大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网络培训体系。其系统基础主要由课件制作工具、实时互动课堂、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网关构成。在这方面,展视互动虚拟直播课堂技术走在行业前沿,能够轻松实现超万人实时在线培训、学习互动与交流。

7. 教育信息化

【答案】教育信息化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8. 专家系统

【答案】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也就是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二、简答题

9. 请说明集成化教学系统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集成化教学系统是指集成了各种教学因素的一个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它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研究领域分别如下:

(1)集成化教学系统产生的原因

①现存的课件无法实现师生的交互作用和课堂的丰富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但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课件和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往往是确定的、程序化的、封闭的教学内容和策略、知识呈现的方式和顺序,因而排斥了师生的交互作用和课堂的丰富性。

②整合技术的出现以及基于“情景性评价”和知识库的动态交互系统开发模式的提出,为开发集成性教学系统提供了可能。

(2)集成化教学系统的主要的研究领域

①积件系统

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处理策略与工作环境。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可将大量的知识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使用。积件库包括以下五种类型: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

与学策略库。积件组合平台是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积件库的软件环境。

②集成化学习环境的开发

哈佛大学的波肯斯教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开发应该包括:信息库、符号簿、建构下具包、现象呈现环境、任务管理者。

③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

EPSS 实质上是一种集成化的、支持特定服务的信息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和工作平台的结合。一个比较完善的EPSS 通常由超媒体信息库、专家系统、交互式训练系统、在线帮助系统、效能工具、应用软件、监测系统等部分构成,并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中。EPSS 系统具有的特性:以计算机为基础、提供执行任务所需的细节信息、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用户控制。

④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的开发

一个完整地支持基于因特网的教学和管理支撑平台至少应由三个系统组成: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学支持系统和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它们分别完成Web 课程开发、Web 教学实施和Web 教学管理的功能。

10.阐述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过程如下:

(1)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系统化设计教学力法、个别化教学方法、视听教学方法,这三种方法基本是各自发展的。

(2)但到了50年代和60年代,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视听教学方法三种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则相互影响。

①如50年代后期,传播理论影响到视听教学领域时,从传播模型中己明确提示了教学过程中影响传播效果的众多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而在以后的程序教学运动中才真正认识到对教学过程作系统分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影响和决定学习效果的变量是如此复杂,只有系统方法才可能对教学过程作系统分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于段。

②戴尔表达了这种要求改革的思想:“……重要的是需要发展教学技术,这是一种使有效手段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匹配的方法。这就是要搞查斯特、芬恩、格拉泽、加涅等人所描述的教育工程。”从这此具有代表性的论述中,可以看到60年代中后期,视听传播领域由于受到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的影响,视听传播理论已逐渐和程序教学思想和开发方法及系统的设计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与结合。

(3)70年代初,美国的视听教学部从全美教育协会中分出而独立成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并在正式文件中给教育技术以两个新的涵义的定义,即它不仅是特定的媒体和设备,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技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它是一种根据具体目标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学与教的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以人类学习和传播理论为基础,结合人力和物力资源,来促进更有效的教学”。

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如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72年“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的文件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