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620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问答题
1. 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
【答案】恩格斯有一个著名论断说明了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他说: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恩格斯的这个著名论断,表明了三点;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都可以承认国家是阶级和阶级矛盾的产物,但就不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为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就可以把国家说成是居于两个对立的阶级之上的超阶级的国家。国家既不代表剥削阶级,又不代表被剥削阶级,它是高出于一切阶级,调和各阶级利益的力量,这样,无论哪个阶级都不应损害它,更不要打碎它。恩格斯明确指出:国家是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才需要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里所说的缓和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的缓和。秩序就是维护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阶级统治,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被统治阶级破坏不行,统治阶级内部的个别人和集团破坏也不行。要清楚地看出国家是代表谁的利益,是哪个阶级的国家。所以恩格斯说:“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
因此,列宁在解释恩格斯上述那段话时反复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一切国家产生的普遍规律。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形式。这就形成了国家产生形式的多样性。
2. 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1)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2)政治参与在本质上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因此,民主政治是政治参与所赖以存在的政治条件。在民主政治中,公民个人既能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又不能直接或者充分管理社会政治事务。人们在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力-面这种既能又不能的局面,是由民主政治的诸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
响因素决定的。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呈正相关关系。
a. 民主时代在市场机制中商品经济的发展,造就更多的参与型公民;
b.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公民不得不诉诸政治行为来维护并进一步实现自身利益;
c. 经济发展同时也促使政府职能扩大,这也意味着政府扩大了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受到政府作用影响的公民为反过来影响政府作用,就不得不提高参与程度;
d. 对公民个人来讲,经济发展使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变得日益重要,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每个公民的国家意识。
②社会地位
由于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人们的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从而也与人们利益的能否实现相关。因此,一般在财富、教育、职业、权力和威望等力一面均处于较高层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高些; 而在社会分层中处于较低地位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弱些。
③政治心理
从行为主义研究的角度看,任何政治行为都是在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下展开的。政治参与行为也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的驱动力。
④政治机制
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必然要受到政治自身因素的影响。本质上,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对政治参与有重大影响作用。但直接对政治参与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等。
3. 简述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答案】(1)政治文化即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民族性、阶级属性和发展性。
(2)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首先,在个体层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仅形成特有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参与的行为取向,而且使他能够学习和掌握在政治体系中担任特定政治角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一意义上说,政治社会化就是一个人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其次,在社会层面,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任何政治体系都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将本系统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被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接受,以建立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认同感。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已决定着该社会政治文化的总体性质。
4. 简述马克思主义权利观的基本原则。
【答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从权利产生的社会利益关系入手进行分析,才能确定和把握权利的本质含义。
(1)权利产生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
单个社会成员构成了社会成员存在的基本单位,其权利形成的动因是其利益要求。在利益具有的需要实现和满足的天然特性驱动下,社会成员必然要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和途径来实现和满足这些利益要求,从而使得社会成员形成了利益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在这些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含义和内容的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因此,特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相对于该群体成员来说,是其群体利益,而相对更大的群体来说,它具有与单个社会成员利益构成形式相似而内容不同的同构性。由此可见,权利产生和形成的深厚根源是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这些利益要求构成了权利的本质内容,所以,权利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而关于这种利益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社会共识和道德承认,则成为社会的道德权利。
(2)权利形成的前提是政治权力的确认和保障。
从前述对于政治权力形成过程的分析可知,当社会成员以聚集社会政治力量,进而以政治权力方式来实现利益要求时,他们在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会形成社会力量对比关系,而其中超过其他社会政治力量的力量形成政治权力。
与政治权力形成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力量不同,权利起源于不同利益基础上的不同力量,即政治权力之外的单个社会成员和其他社会群体。在政治权力形成后,处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社会成员和在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其他社会力量,会主张其利益,并且要求政治权力确认其主张的合法性质。
进而言之,社会成员和社会力量对于其利益的主张,不仅需要政治权力的确认而得以成为法定资格,进而成为法定权利,而且需要政治权力的保障而成为法定资格和权利。
5. 如何理解列宁的“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答案】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论,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确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认为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2)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3)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作为集中体现经济关系的政治关系,在现实内容和社会力量的对比和互动中,首先集中休现为阶级关系,政治关系中的主导关系是阶级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