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913儿童发展与教育概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面对死亡问题?

【答案】临终者需要与他人分享感受并坦诚地讨论死亡问题,要理解临终者正在经历的一切,使你能更容易在重要时刻主动为他们提供支持。只要愿意陪伴他们,真诚地分担他们的感觉,就能帮助他们感受到死亡的尊严、承认死亡的必然性和认识到死亡的意义。

对于生者,丧亲(朋友或亲属去世)之后人们通常会感到极度地悲痛,这是生者对死者的自然且正常的反应。失去亲人使人们感到自己的脆弱或者无用,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应对丧亲之后的悲痛:

(1)承认并接受亲人已故去的事实。

(2)直接面对这一事实,不要把自己隔离起来。

(3)与朋友和亲属讨论你的感觉。

(4)不要用药物或者酒精压抑你的感觉。

(5)让悲痛自然宣泄,不要急于发泄,也不要压抑你自己。

(6)珍重对死者的回忆,但是要接受重建个人生活的需要。

2. 在一项英语单词记忆实验中,要求一批被试分别采用机械式、联想式、理解式方法记忆。100个英语单词。各组被试正确回忆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试检验各组方差是否齐性。[取)

【答案】用最大F 比率法进行齐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

(1)已知:最大方差

三组被试人数分别为

(2)计算F 值

第 2 页,共 54 页

(3)计算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rf/=3l-l=30

分母自由度:办=29-1=28

(4)查Fmax 临界值表 查表

(5)结论

因此,方差齐性。

3. 下面是一位14岁男生的日记摘抄,试分析日记内容反映的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点。

,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无巨细地管着我,

;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想看看体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断地唠叨:“马路上多加小心”

育新闻,妈妈又会问;“作业做完了吗? 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却非要买耐克的……

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会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又会觉得羞愧难当……

在同学的眼中,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 ……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总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我有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

【答案】日记内容反映了初中生在青春期前后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和思维这三方面的心理变化特点。

(1)自我意识的发展

①自我评价的发展

a.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日记中写到:“有了自己

,,等都说明这位少年在意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会觉得羞愧难当”

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评价和看法,希望自己可以在别人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

b. 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全面,从关注生理的自我如关注身高、外貌等向心理的自我转变如关注自己的烦恼、感受,更多关注自己内心世界。日记中提到“我长高了,吃多了……但是在父母眼

,可以看出,该生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他妈妈对他像小孩子一样,他希望自己里,我仍然是个孩子”

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做出判断。他在曰记里问自己,“我帅吗?我是一个好学生吗?”等

第 3 页,共 54 页

等,说明他对自己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外表上,而且对自己有心理的自我的关注。

②自我体验的发展

a. 成人感显著增强,感到fi 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于父母,产生反抗心理。反抗性表现在和父母的关系上。初中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在生活细节上作出决定,不再需要父母的意见。如日记中提到:他想买自己喜欢的鞋子,但是妈妈却买别的等,妈妈总是不断的唠叨让他注意很多事情,而他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有能力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希望独立于父母。

b. 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在日记的最后,该生写到“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他认为老师、同学、父母都不理解他,并且同学和他有一样的苦恼,他希望交流,但是又不知该如何和同学交流,因此表现出闭锁性。

c. 自我体验更复杂、深刻,日记显示该学生对于自我的思考更加深入。他知道自己有许多苦恼、问题、困惑、迷茫,希望得到解决,他感觉别的同学和他面临相同的问题,他对自己表现出的行为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说明其自我体验更加复杂。

(2)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特征

①强烈、狂暴与温和、平静共存。从日记中的许多情绪描述如“欣喜若狂、垂头丧气”“面红耳赤”等可以看出,同样的刺激在初中生那里引起更大的情绪反应,但这时的情绪表现较过去已不太开放和充分,并能适当的控制消极情绪。

②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从“难以启齿”和希望倾诉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初中生有时会隐蔽某些情绪。而在表露情绪时,自觉或不自觉的带上一定表演痕迹,失去了情绪表现的自然性。

(3)思维中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初中生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因此,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初中生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如日记中提到感到有几十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

4. 请综合运用本章内容,设计一个针对6〜15岁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设计。

【答案】(1)研宄题目

研宄小学儿童对思维规则的掌握。

(2)实验的目的

思维规则的掌握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一方面,本实验用儿童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的发展情况来作为评估儿童思维规则掌握的程度,以年级和性别作为自变量,研宄它们对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发展的影响。

(3)实验方法

①被试:共选用300名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为被试,每个年级各100名,男女比例为1:1。

②实验设计:3*2的多因素实验设计。

自变量A :年级,有3个水平,即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

第 4 页,共 5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