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641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大气圈
【答案】大气圈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气因星球引力影响,在星球表面积蓄而成的圈气体。它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其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 隐域性
【答案】隐域性指由地势起伏而导致水平地域结构发生异化的现象,又称内地带性地域。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
3. 大气辐射
【答案】大气辐射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的辐射方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其中向下的部分刚好和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所以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是地面获得热量的重要来源;由于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地面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一些,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会对噪声接收系统,特别是对噪声系数很低的系统造成有害的影响。
4. 干洁大气
【答案】干洁空气是指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此外还有少量氢、氖、氪、氙、臭氧等稀有气体。从作用上看,氮气对太阳紫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丰富的氧气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的存在是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臭氧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的能力,保护人类健康。
5. 潮汐
【答案】潮汐是指海洋水面因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定时上升,在潮汐循环中,自低潮至其后一个高潮的潮位变化过程。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现代社会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在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微弱作用的情况下,月球和太阳对海洋的引潮力的作用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原因。潮汐不仅可发电、捕鱼、产盐及发展航运、海洋生物养殖,而且对于很多军事行动有重要影响。
6. 大陆岛
【答案】大陆岛是指位于大陆附近,在地质构造上与邻近的大陆有密切的联系的岛屿。大陆岛本来是陆地的一部分,由于大陆的某些部分发生破裂或沉陷而被海水所淹没,使它与大陆分离,形成了岛屿。但它的基础仍固定在大陆架或大陆坡上。例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科西嘉岛、新地岛、格陵兰岛、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许多大陆岛常成列分布在大陆外围,形成弧形列岛,亚洲大陆东岸的弧形列岛最典型。
7. 风沙作用
【答案】风沙作用是指风沙对地表的作用,是风将沙粒吹离地表,使砂粒以悬移,跃移和蠕移等方式被气流搬运,再堆积到地面上的过程,是受太阳辐射作用的影响而使地表逐渐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主要包括风沙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风沙作用显著发生在干旱半干地区,造成沙漠,荒漠等,沙丘,雅丹地貌等典型地貌。
二、简答题
8. 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答案】从湖泊经过一系列的演替阶段以后,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的过程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裸底阶段)。这时湖底相似于陆地的裸岩,几乎没有什么植物能够扎根生长。一个人工池塘和人工湖在初建的时候,大致就是处于这个演替阶段。最早出现在湖泊里的生物只能是浮游生物,主要是微小的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
(2)沉水植物阶段。陆地上的泥沙不断冲入湖中,这些泥沙同有机物质混合在池底铺垫出一层疏松的软泥,这就为有根的沉水植物的定居创造了条件,于是像轮藻、眼子菜和金鱼藻之类的
沉水植物就在湖底扎根生长了起来。这些植物的定居生长使湖底软泥变得更加坚实和富含有机质。
(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湖底有机物质和沉积物的迅速增加使湖底逐渐垫高,湖水变浅。于是出现了浮叶根生植物,如睡莲和荐菜等,标志着演替己进入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4)挺水植物阶段。湖水水位的季节波动使湖边浅水地带的湖底时而露出水面,时而又被水淹没。在这些地带,柔弱的浮叶根生植物就无法再生存下去,于是挺水植物就占据了这一地带。
(5)湿生草本阶段。挺水植物出现以后,由于湖底密集根系和大量的植物叶沉入水底,使湖底的有机物质大大增加,湖泊边缘的沉积物也开始变实变硬,很快就形成了坚实的土壤。这时候,
大部分湖面因长满了苔草、香蒲和莎草科植物而演变成了沼泽。
(6)木本植物阶段。随着地面的进一步抬升和排水条件的改善,在沼泽植物群落中会出现湿生灌木,接着灌木又会逐渐让位于树木,如杨树、榆树、槭树和白皮松等。
9. 何谓水分循环? 它有何意义? 其原动力是什么?
【答案】(1)水分循环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是指地球表层水分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称为地球水分循环。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地球表层系统中的水分循环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①缓解了地球表层湿度、温度变化的时空梯度,为生物创造了广阔而适宜的生存环境;
②水分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中营养物质循环的传送带;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力资源和水资源;
③水分循环过程也是地表环境自净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地表水分循环也是自然地理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岩石风化过程、流水地貌过程、生物过程及其成土过程;
⑤地表许多矿产资源的形成也有赖于长期的水分循环过程,如煤、石油、沙金等。
(3)形成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外因是地球表层的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
10.简述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答案】(1)土壤分类的定义:
土壤分类是在深入研究聚合土体发生发育、土壤系统发育演替规律的基础上,件、形成过程等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土壤进行区分和归纳的方法。
(2)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土壤分类。类、土属、土种和变种7级。这样的土壤分类方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土壤种类繁多、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形成条其中有土纲、亚纲、土类、亚土壤成分复杂的特色,提出了人为土纲,也体现了面向世界向世界分类方法学习的特点。
11.简述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包含的一个层次。
【答案】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己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
(1)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又称物种岐异度,是生物界一个较为崭新的概念,主要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简单来说,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