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答案】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的理论在小组工作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的鼻祖弗洛伊德,该理论认为成年人的问题源起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的手法去处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时,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础。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的行为,班杜拉(Bahdura )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二种学习方法:

①传统条件反射理论。

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②强化条件反射理论。

这种学习方法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影响。如果某种行动的结果被加以肯定,人们就会坚持这种行为; 而如果对某种行为的结果持否定的态度,这类行为就会被削弱。

③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免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3)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按照帕森斯(Parsons )所述,小组是一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小组工作必须通过增强小组这个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恰当地利用其他系统影响小组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接纳,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和变化确定和维持小组的目标、特征和过程,可以保持小组的平衡和有效实现小组目标。

2. 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

【答案】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个人、家庭或残疾人群体进行的有日的的专业活动,是以残疾人为主体对象而提供的各种有效的服务和帮助。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工作,即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特殊教育,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3)劳动就业,这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残疾人寻求更适宜的劳动岗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社会适应,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5)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主要有哪些?

【答案】(1)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①人道主义是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人道主义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深信人性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丰富的“潜藏”,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和善加引导,必能改变与发展,即使人们偶尔失足犯事,也绝不能受轻视和唾弃,只要重新给予机会,定能改过自新。

人道主义思想反映在刑罚观上,表现为反对封建主义的残酷野蛮的刑罚制度,主张改善徒刑的监禁条件,给犯人以人道的待遇和自新的机会。这便成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②新社会防卫论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继承德国刑罚家李斯特等的社会方防卫论,法国犯罪学家安塞尔于1950年提出新社会防卫论,其基本观点为矫正社会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新社会防卫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a. 同犯罪作斗争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和社会成员,而不是对个人的惩罚;

b. 通过使个人和社会分离和隔绝的方法,或者通过对个人适用矫正措施和教育措施的方法,把犯罪者变成守法的公民;

c. 刑罚的“人道化”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内容要以恢复犯罪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前提; d. 刑事政策的着眼点是对犯罪的个人预防,而不是犯罪的一般预防;

e. 主张刑事司法体系应是一个注重罪犯品格研究的人道化的过程。

(2)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中,基本的价值理念主要包括:

①接纳。矫正社会工作的受助对象是一些曾对社会和他人造成过伤害的人,他们的行为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是应当受到惩罚和谴责的。但是进入社会工作领域,他们同样可以成为受助者。不管他们过去的行为多么严重地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现在他们只是一个需要予以矫正治疗的个体。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可塑性。社会工作对人的一个基本看法就是: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也即相信人具有可塑性。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社会工作者才相信可以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

帮助受助对象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达到使其恢复社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

③个别化。社会工作者确信: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质和生活经验。此外,每个人在环境、信仰、个性、兴趣、天赋、动机、目标、价值观、情绪和行为模式等方面都有极大差异。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把每一个受助者都当作拥有不同特质和需求的“个人”而不是当作一种“类别”来对待。

4. 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

【答案】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主要包括:

(1)分析技巧①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需要; ②分析社会政策及社会问题; ③社区观察; ④街头访问; ⑤家庭访问; ⑥文献分析; ⑦访问社区领袖; ⑧社区调查。

(2)关系建立与维系技巧①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 ②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 ③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 ④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

(3)动员及组织技巧①动员群众; ②发掘和培训社区领袖; ③居民组织的建立与运作、主持会议、组织行政事务; ④社会行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群众大会、游说、请愿、谈判。

(4)活动程序设计技巧①策划活动、制定目标、宣传策略; ②调动资源、评估指标。

(5)行政管理技巧①文件资料处理; ②财务处理; ③计划、评估工作。

5. 简述社会投资理论。

【答案】1995年,美国社会政策学家James Midgley出版了《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的发展性视角》一书,阐述了发展性社会福利的观点。社会投资理论的要义即强调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融合,将以再分配与消费为取向的社会政策转变为以生产和投资为取向的社会福利政策。这一理论的主要论点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将成本一效益方法应用于社会福利政策,特别要评估福利资源的回报率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提升社会福利的成本效益;

(2)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学研究表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在社会福利政策中加强人力资本的投入;

(3)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加强对低收入社区的投入,在社区内建立就业咨询网络,改善社区环境,通过强化社区合作关系发展社会资本;

(4)鼓励资产积累,资产建设近年来在社会福利领域成为广受关注的议题,其主旨即鼓励低收入者建立个人发展账户,使其积累一定的财产来摆脱贫困。除个人之外,社区也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积累资产:

(5)通过生产性就业和自我就业促进经济参与,以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和职业培训等方式促进积极的生产就业;

(6)消除经济参与的障碍,减少年龄、残疾、性别的歧视,增加妇女就业机会,减低福利对象参与经济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