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林则徐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在虎门销烟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流放伊犁,这是其仕途生涯的转折点。四年的流放生涯,林则徐的诗文创作硕果累累。他用诗文记录了一己的心路历程:从初闻流放的忧愤失落到谪戍途中的心系东南;从初到伊犁的惊恐忧惧到友朋东归后的落寞伤感;从苦闷中的徘徊到突出重围,以一腔热情投入到南疆勘田垦荒的活动中。
论文以虎门销烟为历史背景展开,除引言、结语外,共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介绍林则徐流放的原因以及历史背景,将林则徐置于中西两种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中,分析他流放的真实原因。第二章分析林则徐谪戍新疆的心路历程。根据林则徐谪戍期间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情况,将他的心路历程大致分为谪戍途中、伊犁赋闲、南疆垦田三个阶段,通过分析他在谪戍过程中的诗文,探索他心路历程的外在表现;第三章,西域想象与家园意识。第一部分以风景为关键词,运用意象分析的方法,展现他对西域客观环境与文化艺术的想象场景;第二部分阐述林则徐新疆诗文中表现出来的“家园情节”。“家园”对林则徐来说有三层含义:亲情、友情以及曾经在朝的生活是他记忆中的家园;戍所的现实环境、南北疆垦荒治水的活动过程逐渐拓宽了他对家园的认识与理解,为自己再造了现实中的家园;儒家价值观念下的爱国忠君思想是他精神上的家园。对三种意义上的“家园”的融合过程,使他重新获得了身份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