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

A .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 . 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
D . 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 D.灵渠。 反应器每小时进料6t,进过反应够生成MTBE2.3t,有()kcal/h反应热量。(MTBE相对分子质量为88,MTBE反应放热量为8.7kcal/mol) 22.7×10。 21.7×10。 24.7×10。 23.7×10。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嘉定()①棉纺织业发达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③小农经济瓦解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 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 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 B.家长制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