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主要说明() 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 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 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 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
原料C4中异丁烯质量含量为20%,反应器转化率为94%,催化蒸馏塔顶物料中含甲醇为2%,进料醇烯比是()。 1.1。 1.082。 1.021。 1.010。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耕牛的极度缺少。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 D.小农经济的局限。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嘉定()①棉纺织业发达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③小农经济瓦解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已知:反应器出口物料中MTBE含量为30%,甲醇含量为0.9%,异丁烯含量为1.1%。该反应进料的醇烯分子比为() 0.02。 1.02。 1.12。 1.22。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