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F2501政治经济学(01方向选)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循环经济
【答案】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体现,是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2. 借贷利息
【答案】借贷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为了获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要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为职能资本家所有,另一部分采取利息的形式付给借贷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借贷资本家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获得利息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但在现象形态上,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经营企业的报酬。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实质上,利息既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的体现,又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的体现。
3. 收入分配政策
【答案】收入分配政策是对国民收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日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运用工资手段进行调节,一方一面是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财政预算的方式,对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和工资总水平进行调节,使工资总量保持在合理的幅度内。
税收是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在实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的分配政策的同时,对个人收入征收累进所得税,征收高额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可抑制一部分人收入过高,
有利于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分拉大。同时,将征收的税收用于公共投资,也有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某些个人和阶层的收入。除采取工资、税收手段实施收入分配政策调节外,政府通常还采取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如对失业者、待业者和低收入阶层发放失业、待业补助金和救济等,以改善低收入者的处境。
4.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服从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如下:
(1)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和将私人企业国有化建立国有经济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集中统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和平时期、在各国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涉及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的生产关系体系。
5.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
6. 资源配置
【答案】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资源配置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某种资源由于存在稀缺性,它被用于甲种用途就小能用于乙种用途,因此各种用途在使用资源不具有排斥性。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计划配制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是指以计划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方式,它是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 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
7. 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
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份,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 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其次,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再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次,要大力发展教育,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成雄厚的人力资本投资。最后,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
8.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一定量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中,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社会现有的平均生产条件,一定量使用价值是指一定数量的质量相同的使用价值(即商品)。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 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二、简答题
9.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其作为经济范畴,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2)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性质决定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3)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与物的关系,而是要从这种人与物的关系中揭不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4)产权对主体要有经济意义,即财产主体要从中获得一定利益。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的权和利得以实现。这样,产权在实现过程中就有着明确的经济界区,它规定主体在经济交往中行为和权利界限。就是说,产权是被特定的经济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