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国际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
【答案】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是指,即使宏观经济基础没有进一步恶化,但是由于市场预期的突然改变,使人们普遍形成贬值预期所引起的货币危机。在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中,货币危机的发生可能是预期贬值自我实现的结果。
2. 从价关税
【答案】从价关税是指按课税对象,以一定的价格实现的收入为计量单位征收的税,即按照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从价税额的计算公式为:从价税额=货物价值X 从价税率。从价关税一般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与商品价格的涨落成正比关系。从价关税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价格越高,其征收税额就越多;课税对象的价格越低,其征收税额就越少。事实上这是按纳税人实际收入的比例征收的税。我国的营业税、消费税等属于从价税。
3. 进口偏向型增长
【答案】进口偏向型增长是指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进口产品生产能力提高的增长方式,表现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就是使得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一国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该国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该国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但不同产品的生产能力的提高幅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别。如果一国进口类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幅度超过了其他类产品,那么这种经济増长方式就是进口偏向型增长。
4. 证券化
【答案】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使其具有流动性的行为。
广义的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以下四类:①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②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③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④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
5. 非贸易品
【答案】非贸易品是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非贸易品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能运输,或运输成本太高,或国际化专业分工不强,或各国出于战略需要而进行限制等,从而使其国际流动存在着重重困难。非贸易品主要是服务和建筑物,如医疗、教育、住房等。但也有许多例外,如银行和证券经纪人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是国际性的。此外,如果一国对贸易管制过于严厉,贸易品也可以成为非贸易品。各国非贸易品价格的差异很大,由于它不能流动,其价格是由国内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6. 配额租金
【答案】配额租金是指在采用进口配额以限制产品进口的情况下,配额许可证的拥有者因能够在国内以高价销售该产品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当一国对某类产品通过采取进口配额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其进口数量时,该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就能够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这样,配额许可证的拥有者就能够从高价销售中得到超额利润。
7. 经济稳定性损失
【答案】经济稳定性损失是指由于一国加入了固定汇率区,而使得本国难以运用货币政策来抵御衰退,从而引起经济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具体而言,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本国的产出,当本国处于经济衰退时,就难以运用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由固定汇率所引起的这种不稳定性,称为“经济稳定性损失”。区域的一体化程度越高,通过增加区域内的贸易以及国内资本和劳动力向其他成员国的流动来克服本国经济衰退的效果就越好,由此经济稳定性损失就越小。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一国加入固定汇率区的货币效率收益超过经济稳定性损失的部分就越大。
8. 要素充裕
【答案】要素充裕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充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该国绝对要素量无关。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国家I 和II 的要素充裕度:(1)数量定义法:如果两国的资本一劳动禀赋比例分别为和
而且有
就称相对于I 国而言,II 国是资本充裕型国家,相对于II 国而言,I 国就是劳动力充
裕型国家;(2)价格定义法:如果两国的工资一利率之比分别为是相对另一个给定国家来说的。
和而且有就称II 国为资本充裕型国家,I 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可见,一国某种要素的稀缺和充裕,只能
二、综合分析题
9. 下列各项中哪些有可能是支持关税或出口补贴的有效论据,哪些不是,为什么?
a. “美国的石油进口量越大,那么在下一次世界性的石油短缺中石油价格就越高。”
b. “美国非时令水果如冬葡萄等供应的80%都来自智利。随着智利非时令水果出口量的不断增加,这些昔日的奢侈品的价格已大幅下降。”
c. “美国农产品出口不仅对农民意味着更高的收入,而且对任何一个把产品及服务出售给美国农业部门的人来说都意味着更高的收入。”
d. “半导体就好比是技术的‘原油’;如果我们自己不生产芯片,那么对每一个使用微电子技术的产业来说,关键的信息流动就会被破坏”。
e. “木材的实际价格下降了40%,以致成千上万的木材工人被迫去寻找其他工作”。
【答案】a. 这句话建立在美国有能力影响世界价格的假设之上,是支持关税的有效论据,是从最优关税理论的视角出发的。如果美国预计到世界价格将上升,那么它将鼓励增加石油储备,并千方百计地减少不利情况的发生。
b. —方面,美国的消费者从大幅下降的价格中得到了好处;另一方面,因为进口的非时令水果不与美国国内的生产者展开竞争,所以美国国内的生产者并没有受到损害。于是,非时令水果这些所谓的“奢侈品”不应该过于昂贵。
c. 农民因出口补贴而增加的收入和那些把产品及服务出售给美国农业部门的人所增加的收入都是以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利益作为代价的。一般情况下,出口补贴的成本大于收益,除非存在国内市场失灵。事实上,如果一项政策的目的是增加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那么,这项政策应该以需求为直接目标。
d. 这句话是支持关税或出口补贴的有效论据。国内半导体的生产与外部的经济环境相关,但是生产者保护半导体产业所获得的好处常常以消费者和其他被动使用芯片的产业所承受的更高的成本来衡量。应该使用目标明确的政策工具一一生产补贴,因为生产补贴政策和国内芯片生产相关的外部性直接相关,这是一种优势。
e. 很多国内购买者,比如消费者和购买木材建造房屋的工人,都从便宜的进口木材中获益。如果政策的目标是减轻木材工人的压力,那么,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木材工人进行直接支付,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10.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供给和价格的变动之间可能没有联系。例如:如果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完全不可流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成为直角形状,两种产品的产出也不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请画图进行分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