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利率机制

【答案】利率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一样,也是在自由经济的假定下存在的。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2. 不可贸易品

【答案】不可贸易品是指区域间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或减少的商品。经济活动中还存在另外一类商品:随着商品所处地区的不同,其性质也有所变化;或者,虽然商品在各地是同质的,但商品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极其困难或所需要的成本较高,超过了商品在两地间价格水平的差异,从而没有人愿意从事套利活动。一般来说,房地产和个人劳务都属于不可贸易品。

3.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答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的汇率应当是两国物价水平的对比,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始终存在某种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币的汇率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巴拉萨与萨缪尔森分别从后进国家角度和先进国家角度引入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来解释这一现象,这就是著名的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的含义包括:①发展中国家的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而言被低估,相应地,发达国家的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而言被高估;②随着发展中国家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外部实际汇率R 会下降并向1接近(但仍然大于1), 发展中国家货币实际升值,其币值相对于购买力平价的低估程度也有所降低。

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带来的启示是:发达国家的币值高估和发展中国家的币值低估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客观差异,承认这一差异,充分认识这一差异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利之处和危害之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汇率协调的基础。

4. 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

【答案】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是指本国居民可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将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其所需要的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中的发达国家应遵照基金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款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国际收支平衡有困难的发展中国家在加入基金组织时可选择协定第十四款作为过渡性安排。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一国若能实现经常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该国

的货币就被列为可兑换货币。由于自由兑换的条款集中出现在基金组织协定的第8条,所以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又被称为“第8条款国”。

5. 内部均衡

【答案】内部均衡是指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在国际收支均衡的分析中,斯旺第一次将内部均衡从外部平衡中分离出来,在斯旺看来,总需求是可变的,而总供给对应于充分就业时的供给水平,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样的定义对内部均衡的束缚过于严重,与中国的国情也有所偏离。因此,对内部均衡仍然沿用斯旺的基本定义,即内部均衡反映了国内总供给与国内总需求相等的状态,但将内部均衡在时间跨度上进行拓展和细分,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

6. 长期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

【答案】在长期内,内部均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増长,具体说,就是要促使要素投入的增长和生产效率的增长相平衡。

在长期内,外部平衡反映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归根结底取决于本国和外国商品的相对竞争力。具体而言,两国商品的相对竞争力可以用劳动生产率对比决定的实际汇率R 来衡量,即:

上式表明,R 是名义汇率、两国工资水平对比和两国劳动生产率对比的函数。假设两国的工资水平不变,则R 的变动取决于名义汇率的变动和两国劳动生产率对比的变动。

7. 国际货币市场

【答案】国际货币市场主要指期限在一年内的银行短期信贷、短期证券及票据贴现市场,其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票据承兑行、贴现行、证券交易商和证券经纪人。其主要功能是便利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转移和融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还使一国货币政策得以有效传递。按借贷方式分为短期借贷市场、短期资金市场和贴现市场,按区域分为地区性国际货币市场和全球性国际货币市场。

二、简答题

8.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其各账户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1)经过理论和实例分析,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可作如下总结:

①国际收支复式记账法中,记人借方的项目包括: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増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记入贷方的项目包括: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②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单个账户进行汇总,可能会产生贷方和借方数字不等的情况。若贷方

,用正号表示;若贷方小于借方,则差额称大于借方,则差额称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顺差(或盈余)

,用负号表示。 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逆差(或赤字)

③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恒等于零,这是由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账法原则所决定的。

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不同账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各账户之间的关系、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不同账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类)账户的差额,可以由另一个(类)账户的差额来部分地或全部地弥补,一笔交易有时可以同时涉及3个或3个以上的账户。

9. 国际收支不平衡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随着各国经济日趋国际化,对外经济与对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相应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程度也越来越深。

(1)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①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存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而外汇的供给不足,从而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的国际地位降低,可能导致短期资本外逃,从而对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②如果一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各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债务困境小能自拔,这又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并失去在国际间的信誉。如20世纪80年初期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债务国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所致。

③国际收支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币汇率下浮,该国货币当局如小愿接受这样的后果,就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收回本币,这会形成国内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增长,从而引起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和绝对下降。

(2)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①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小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②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③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演越烈的欧、美、日贸易摩擦就是因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之间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