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妇女地位的变迁

关键词:无

  摘要

妇女,无论是在社会的发展还是在种族的延续上,都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母系氏族最终还是被父系氏族所代替。究为何因,目前尚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笔者试图以联系发展的方法,把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探讨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妇女地位。拙作的完成,不仅有助于了解此阶段妇女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而且有助于今天的妇女解放运动。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序言。简述本文的写作动机和宗旨。 第二部分:妇女在母系氏族地位崇高的原因之分析。笔者以为,妇女在母系氏族里,不仅在物质生产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原始人的意识中也是人类自身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而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因此,她们在母系氏族里享有崇高的地位。 另外,在这一部分了,笔者还对恩格斯、摩尔根关于妇女推动群婚向个体婚过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为:妇女推动群婚向个体婚过渡,并非是由于"古代遗传下来的两性关系……会使(而且愈使)妇女感到屈辱和难堪",而是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及原有的社会分工,造成妇女繁重的劳动与不稳定的走访婚产生矛盾的结果。 第三部分:妇女在母系氏族地位崇高的表现形式,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均有表 第四部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之探讨。针对恩格斯、摩尔根及一些专家的论述,笔者用联系、发展的方法,从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两个方面对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为: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不只是由于经济上男子取代妇女,而且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子 自身在种族繁衍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夸大其作用的结果。另外,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也并非是"只要有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充满了激烈的两性对抗,如:产翁制、戴假壳及"不落夫家" 等许多习俗。 第五、六部分:结语及参考书目。在结语中笔者总结了全文,并对今天的妇女解放运动提出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