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学教师题库>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

问题:

[单选] "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

A . 回忆
B . 有意再认
C . 直接再认
D . 间接再认

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出来,这是知觉的()。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最新的内容。 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事例或案例。 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关系,这一思维特征出现在()。 具体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信任感。 自我同一性。 主动感。 勤奋感。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发展学生个性。 促进温故知新。 加强"教学相长"。 坚持"循序渐进"。 "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由定义可知再认与回忆的区别,诗中的意思是说:两个人十年后见面,说姓的时候不认识,说名字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来了。两个人见面之后想起以往的面容,这是再认的过程。所以首先排除A。有意再认和无意再认是针对再认的目的来说的,有意再认是有特殊目的,明确意义的再认过程。由诗中情境可知不符合题意。而直接再认和间接再认是根据再认是否借助于特定的媒介来说的。直接再认是没有借助特定媒介和信息提示的再认过程。而间接再认是依靠其他信息作为提示进行的再认。诗中作者借助于姓名才认出了与他交谈的人,这属于间接再认的过程。

在线 客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