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614政治学、管理学基础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文化结构

【答案】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 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

③政治价值规则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取向,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

2.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从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看,首先,在个体层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其次,在社会层面,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3. 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4.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具体如下:

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

5. 政府机构

【答案】政府机构在广义上指中央和地方的全部立法、行政、司法和官僚机关。狭义的政府机构仅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官僚机关。政府或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或称立法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司法机关; 武装力量,主要指军队。

6. 议会共和政体

【答案】议会共和政体是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而后者为世袭继承; 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任,后者则无须负责。当代的意大利、奥地利、印度等国都实行议会共和政体。

7. 政党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②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③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

④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8. 政治动机

【答案】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力一面有机构成。政治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简答题

9. 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特征? 请加以简要解释。

【答案】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作为特定精神现象的政治心理具有如下特征:

(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性认知

作为社会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实践中对于政治现象的精神反映。这种反映通常是经验性和感受性的,其中的政治情感、情绪、意愿、动机、习俗和兴趣等,都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的直观感受和感知。

①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相互交往中根据经验和直观感受自然形成的;

②政治心理是对于政治的表象的感觉和感知;

③政治心理是非理性的精神现象,即政治心理是尚未经过抽象和思考而上升到自觉程度或状态的精神现象。

(2)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

作为特定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显示着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利益的关心,对于自己通过政治途径实现的可能和要求的关心。

①政治心理的利益倾向与社会成员身处其中的利益关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中,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会具有不同的政治心理。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对其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意义。

②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只是显示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而不是深刻体现着特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 只是模糊地反映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而不是明确地反映着这些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

(3)政治心理反映着直观政治现象

作为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心理是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觉性认知。即,政治心理与其他的社会心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表象的感觉和感受,而并不反映深层次的政治联系和规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常常反映着直观的、表象的和可感知的政治现象。

(4)政治心理具有潜在积淀性

①政治心理具有潜在性。政治心理是潜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以零散的、感性的形式隐秘地存在于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是一种深层次、较为隐蔽而难以把握的政治文化现象。

②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的心理积淀。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经验沉淀,也是特定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淀,这些心理积淀,沉积在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形成了特定社会成员的心理定势。

10.简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答案】政治与经济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元素,两者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1)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对社会政治具有前提性和决定性意义。

经济具有两个力一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_是指特定的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力一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生产力是社会建立和运行的物质和文明的基础,而与特定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社会建构起政治等上层建筑。在社会结构的这三层因素中,生产力是根本性的因素,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状态、构成方式和实现形式。而生产关系的性质、状态、构成方式和实现形式决定着社会政治的特性、取向和运行方式。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形成了社会政治的基础,并且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前提性和决定性意义。这种前提性和决定性主要体现在:

①生产力的特性和发展水平规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②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与社会政治活动和组织的规则和运行方式; ③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