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2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22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32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46
一、名词解释
1. 两难故事
【答案】两难故事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一种方法。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经典的两难故事为: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柯尔伯格依据儿童对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2. 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
【答案】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是皮亚杰研究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类包含是指一类物体及其子类的数量。原则上,总类中物体的数量必然大于任一子类中物体的数量。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类推理能力,不能同时想到一个子类和整个一类,因此他用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如:他给儿童呈现一束由4朵红花和2朵白花组成的花束,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回答:“红花多。”此外,他还认为幼儿不能区分一个物体表面看起来像什么和真的是什么,不能进行因果推理。一些研究者认为,皮亚杰的研究手段过多依靠语言进行呈现问题和推理判断,造成儿童理解问题本身的困难,低估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3. Cohort effect
【答案】Cohorteffect 中文翻译为“同辈效应”。同辈效应是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类似的历史事件而对群体成员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它是横断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之一。通常在横断研究中反映出的年龄差异因未能考虑不同同辈之间文化或历史因素的影响,就可能混淆年龄和同辈效应。不同的同辈间与年龄有关的差异,部分是由他们在成长经历中的文化或历史的差异所导致,而不是由真正的发展变化引起的。
4. 最近发展区
【答案】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关于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
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二、简答题
5. 根据下列方差分析表回答问题
【答案】(1)计算AxB 的自由度、均方
AxB 的自由度为71-26-1-2=2, 均方值为26/2=13
(2)检验B 以及AxB 的显著性。
求出B 以及AxB 的F 值、自由度,
FB (1, 66)=12/2.91=4.12FAxB(2, 66)=13/2.91=4.47
查表可以得出结论。
6. 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就下图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图中A 、B 、C 表示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说明几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Maslow , 1954)
【答案】(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个体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个体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
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生理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个体渴望与人建立一种良好关系,并在其群体和家庭中拥有地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认可等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
③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2)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的关系
①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只有在低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②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往往有多种需要,但有一种需要占优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婴儿期,生理需要在其行为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青少年期,尊重需要开始占优势;青年中期、晚期,自我实现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③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它的作用就逐渐减弱;另一种需要就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人们行为的新的动力。
④新的需要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演进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7. 现在有的父母让很小的孩子参加许多学习班(比如:书法、舞蹈、乐器等),请你根据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说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
【答案】(1)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格赛尔的理论核心是“成熟一学习”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他曾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选取了一对双生子T 和C 参加实验,他安排T 从出生后的第48周起每曰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 不做爬梯训练,从53周起C 开始爬梯训练,每日10分钟。结果发现C 只接受了2周的训练,在爬梯的各种动作指标上就达到了T 的水平。他由此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2)对学习班的评价
为了发展早期儿童的动作,鼓励和实行有计划的动作训练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训练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动作发展还决定于个体生长发育的情况。在个体还没有成熟或准备不好的时候,就去对他进行各种训练会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儿童的大量时间被这些训练占用,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还给儿童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根据儿童发展的特征,儿童在很小的时候进行各种游戏对儿童的智力和社会发展会带来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时间却被没有效果的学习班所侵占,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遵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