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金纳米粒子催化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金纳米簇,荧光猝灭,化学发光

  摘要


本论文对近5年来纳米材料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研究报告包括两个部分:其一,研究了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对鲁米诺–N–溴代丁二酰亚胺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利用鲁米诺–N–溴代丁二酰亚胺–金纳米粒子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测定盐酸曲普利啶和盐酸克伦特罗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提出了可能的化学发光反应机理。其二,研究了金纳米粒子和银纳米粒子对金纳米簇荧光强度的影响,并对该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鲁米诺–N–溴代丁二酰亚胺–金纳米粒子化学发光体系研究盐酸曲普利啶与血清蛋白的键合常数
金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增强了鲁米诺–N–溴代丁二酰亚胺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盐酸曲普利啶的存在,进一步地增强了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增强的化学发光强度与盐酸曲普利啶浓度在1.0×10–9–7.5×10–7 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方法测定盐酸曲普利啶的检出限为2.1×10–10 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2%(1.0×10–7 g/mL盐酸曲普利啶溶液,n=11)。该方法已被应用于胶囊中盐酸曲普利啶的含量测定以及盐酸曲普利啶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研究,同时对该化学发光体系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二、鲁米诺–N–溴代丁二酰亚胺–金纳米粒子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盐酸克伦特罗
    金纳米粒子对碱性鲁米诺–N–溴代丁二酰亚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具有催化作用,在盐酸克伦特罗存在下,该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被进一步增强,在没有金纳米粒子存在时,盐酸克伦特罗对鲁米诺–N–溴代丁二酰亚胺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没有明显的作用。基于以上发现,建立了一种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该方法测定盐酸克伦特罗的线性范围为7.5×10–9–1×10–6 g/mL,检出限为3.5×10–9 g/mL,对浓度为1.0×10–7 g/mL盐酸克伦特罗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该方法已被用于合成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回收率在92.1–103%之间。提出了该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可能机理。
三、金属纳米粒子对金纳米簇荧光影响的研究
金属纳米粒子/薄膜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效应。当光照射到金属纳米粒子/薄膜表面时,与金属纳米粒子/薄膜内部自由电子的协同振荡产生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了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的局域电磁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与荧光物质和金属纳米粒子/薄膜之间的表面距离d有关。当5 nm<d<20 nm时,金属纳米粒子/薄膜增强荧光物质的荧光。当d<5 nm时,激发态的荧光物质会以非辐射的形式将能量传递给金属纳米粒子/薄膜并返回基态,此时表现为金属纳米粒子/薄膜对荧光物质的荧光猝灭效应。本文研究了金属纳米粒子对金纳米簇荧光的影响,通过加入金属纳米粒子前后金纳米簇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的变化,计算金纳米粒子和银纳米粒子对金纳米簇荧光的猝灭常数。同时对该现象的机理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