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知识获取渠道网络化、娱乐化、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当代学生呈现出了信息流速快、碎片式思维、质疑与批判精神、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等复杂特征。基于此,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要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要求,语文教学模式在承受转型压力的同时,也不可争辩地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历史使命。探索古诗词的新价值和新内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起了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从破解高中古诗词教学误区这个层面出发,通过对“解构主义”理论架构和古诗词教学实践的探讨,融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成果,提出古诗词解构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建立“解构式教学”的新模型。基本思路就是要把古诗词作品分解、分析并且发现作品背后的关联、差异、拓展甚至矛盾的属性关系,然后通过教师层面的专业化设计和重新建构,把更直接、更丰富且充满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文化的诗词形象推送给学生。“解构”包含了“解”和“构”两个层面,其中“解”是基础,“构”是核心,目标是重构一个更符合当代高中生认知体系和认知习惯的教学框架。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组织者、管理者、咨询者、改革者、研究者等多种复杂的角色,并且这些角色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存在于一个动态的关系架构中。
本文详细阐述了古诗词“解构式教学”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古诗词教学的立体结构、美学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基本方法。同时,本文从知识提取、内容拓展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解构策略。解构完成后的教学元素重新建构成新的专题化界面,以此来拓宽学生对语文学科、对诗词文化的理解力和敏感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