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817宏观与微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如果通货膨胀过快,则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 增加税收

B. 减少税收

C. 增加政府支付

D. 增加转移支付

【答案】A

【解析】如果通货膨胀过快,意味着经济增长过热,这时应采取适当措施抑制经济过热,也就是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意味着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减少,从而消费和投资支出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经济减速。

2. 在下列选项中,可能造成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是( )。

A. 在所有产品提价时,工人认识到了自己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没有发生变化

B. 政府实行投资津贴政策

C. 政府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D. 工资茹性

【答案】D

【解析】A 项,根据理性预期,工人认识到了相对价格未变,这就有可能使总供给曲线不向右上方倾斜; B 项,投资津贴作为总供给模型的外生变量,可能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C 项,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对总需求的影响; D 项,工资茹性使得货币工资水平稳定,这种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上升会降低实际工资,使得企业的劳动成本支出下降,企业会因此增加雇员人数,进而社会总产出得以提高。总的来看,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社会总产出的提高,因此总供给曲线将向右上方倾斜。

3. 消费者起初是借贷者,实际利率上升后,消费者继续作为借贷者,则他的境况会( )。

A. 变好

B. 变差

C. 不变

D. 不一定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实际利率上升后,预算约束变得更陡,如果消费者继续作为借贷者,则在新的预算约束下所作的最优化选择在原有预算约束下是可以支付得起的,但它没有被选择,说明消费者更偏好原有预算约束下的选择,因此,这种变动使得消费者境况变差。

图 实际利率上升对消费者的影响

4. 下列关于理性预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理性预期能完全准确地预期未来

B. 理性预期是根据经济变量过去的数值预期未来

C 理性预期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D. 理性预期的主体是公众

【答案】C

【解析】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其包含三个含义:①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②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5. 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属于中央银行的( )职能。

A. 发行的银行

B. 政府的银行

C. 银行的银行

D. 管理金融的银行

【答案】B

【解析】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门机构。具体的职责有:代理国库; 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 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外汇、黄金储备及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 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 对金融业实施监管; 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政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6. 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中,投资支出是利率的函数,那么当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时( )。

A. 总需求曲线更趋平缓

B. 总需求曲线更趋陡峭

C. 对总需求曲线无影响

D. 总供给曲线更趋平缓

【答案】A

【解析】当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时,价格的一个微小变化导致利率的上升,利率上升会导致投资大幅度下降,因而会使产出降低很多,即价格的变化对应于更多的产出下降,则总需求曲线更加平缓。

7. 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政策,并配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放松信贷,增加货币供应。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 )。

A.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IS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C.A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D.AD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D

【解析】货币供应量增加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货币供应量 增加也会使乙M 曲线右移,但不影响IS 曲线的位置。

8. 根据IS-LM 模型,总需求曲线向右卜方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

A. 名义货币量不变,物价水平上升

B. 名义货币量不变,物价水平下降

C. 名义货币量与物价水平都不变,政府购买增加

D. 名义货币量与物价水平都不变,政府购买减少

【答案】C

【解析】当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名义货币量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政府购买增加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刺激总需求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物价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产出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9. 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