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801行政学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利益集团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案】利益集团是为了一定的目标或共同利益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因此,可以从组织角度和利益方面加以分类。
(1)从组织角度,有的学者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规模将其划分为小型政治团体、中型政治社团和大型利益集团。有的学者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程度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①非正规性的,指在突发事件中形成的运动性或骚乱性群体,它总是以不满或抗议的形式自发地表现出来。
②非社团性的。非社团性利益集团也没有专门的组织,它是建立在共同意识到的种族、语言、宗教、地区和职业利益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可能是建立在家族关系和血统的基础之上的。由十它以文化或经济利益为联结点,因而比非正规性利益团体具有更多的利益连续性。
③机构性的。机构性利益集团存在于行政机构、立法部门、军队、政党、公司及教会组织之中。由于这些机构中的很多部分本身就属于权力机构,因而这些机构中的特殊利益要求就特别容易表达出来,并能够较少受阻碍而得到实现。
④社团性的。专门从事利益表达的利益集团,它们是为了表达某些特定团体的目标而专门建立起来的。
(2)从利益角度看,利益集团作为互益性组织,是由其成员因某一特定的集团利益或群体利益结合而成的。以群体利益为标志,可以把利益集团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 一类是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
①大多数利益集团都属于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这样的团体主要为某一性质的群体利益而斗争。这一类型又可以分为:第一,以政治利益为基础的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它以发挥政治影响力为主要目的。第二,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这类利益集团的目标就是通过影响政府或其他机关而获得经济上的实惠。此外,在西方国家还存在以各种特殊性群体利益为基础的群体利益型集团。
②与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相对的是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在政治学上,公共利益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但是,人们还是能够普遍地承认面临的某些共同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因此。围绕这些间题而组建起来的团体就是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比较而言,各国的公共利益型团体的影
响力要比群体利益型团体小。
(3)从利益集团与政府或政党的关系上看,又可以把利益集团划分成:
①美国的竞争性的政治社团。
②法国和意大利的非自主性的利益集团,即工会、农民组织、青年团体可能由天主教会或社会党所控制。
③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阶级合作性的利益集团,即各主要的利益集团与政府行政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④社会主义国家的桥梁性的利益集团。
2.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试评述。
【答案】这种观点是人类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对于政治的一种朴素看法。其代表主要有:中国儒家学说认为政治与道德是一体两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从道德到政治的内外统一逻辑。其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之国,提倡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亚里士多德则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这种观点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这种政治观在很大程度上蕴含着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要求,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政治观。
但是,这种政治观是从应然的角度来解释政治,必然使得政治具有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因而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3. 简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答案】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后行为主义政治学以现象学认识论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客观存在于人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行为主义的所谓“价值祛除”不过是掩盖其保守主义倾向。政治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在评价问题上持中立态度,不能将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政治学研究应着重“关于统治目标的系统的考察”,注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肯定“规范”在经验政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基于社会政治间题的复杂性与迫切性,后行为主义政治哲学批评行为主义政治学局限于抽象的分析和描述,使政治学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强调政治学必须关心人类所处的环境,关心社会政治问题,注重政治和社会目标与行为的关联。呼吁政治学者承担社会责任,将自己的特殊知识付诸改造社会的实际行动,即政治学要“政治化”。针对行为主义哲学“宁可错误,也不可含混不清”的口号,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提倡“宁可含混不清,也不可于事无补”,指责行为主义政治学过分注重方法与技术的精确,狂热地的追求科学主义,忽视了政治学存在的意义; 认为实质性的内容比高深严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更为重要,提倡政治学要向应用性方面发展。加强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价值和科学方法的结合。在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推动下,欧美政治学逐渐向政策科
学过度,运用决策分析、理性抉择、博弈论、政治心理学等方法研究可行的公共政策。
(3)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自诩为“取向未来的革命”,是“理智与道德觉悟的运动”,它并不完全否定行为主义政治学,只是在研究方向与内容上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加以修正,赞同行为主义政治学要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科学的主张,并在以下两点上与行为主义政治学意见一致:所有与政治有关的事物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是对同政治有关的问题作出概括性的论述。行为主义政治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善的学说或流派,内部意见也不尽一致,但基本方向为伊斯顿所称,要使政治学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更富有想象力”。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有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的趋势。
4. 恩格斯是怎样论述国家的产生原因、形式、功能和本质的?
【答案】(1)国家的产生原因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国家起源理论作了科学的论证。恩格斯认为国家来源于三次社会大分工,其中第三次“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带来了这样的结果:①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
②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这些变化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改变,氏族制度面对这些变化己经无能为力了。特别是由于自由民与奴隶、进行剥削的富人和被剥削的穷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日益尖锐化,氏族制度更不适应了。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他们的公开冲突,至多允许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一一国家所代替了。
恩格斯所得出的国家的概念表明:
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2)国家的形式
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观点,国家产生具有三种形式:
①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②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罗马在氏族制度的末期,经过平民斗争,罗马成立新的人民大会,参加成员按服兵役而定。这个新的制度代替了旧的氏族组织而逐渐发展为国家机关;
③征服罗马帝国的日尔曼人国家的形式。上述三种形式,是恩格斯分析了雅典、古罗马和日尔曼人国家产生的历史材料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这只是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有各种不同形式,并不是说只有这三种形式。尽管国家产生途径有所不同,但国家产生的根源却是一致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外部条件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国家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①国家本质是阶级权力。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当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就产生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