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0312会计与财务综合之中级财务会计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
【答案】会毛! 人员在会亡! 一核算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需要做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对会毛}一核算的对象及其环境做出一些基本规定,即建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之为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通常包括四个:
(1)会计主体。这一假设要求:对于企业会计来说,核算的只能是企业本身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只能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反映核算经济活动。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企业可以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使用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依照原来的偿还条件来偿还它所负担的各种债务。
(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况。据以结算账日和编反映企业的经营情
2. 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
【答案】(1)合并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简称,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合并报表由企业集团中的控股公司(母公司)于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分部报告即财务分部报告,是指对一些在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都有业务的企业,按其经营业务的不同性质或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分别编制、报出的财务报告。其中所按经营业务不同性质编制的分部报告一般被称为业务分部报告,而按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编报的分部报告被称为地区分部报告。
(3)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①种类不同。合并报表包括合并利润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部报告可分为业务分布报告、地区分布报告。②两者在财务报告中的地位不同。合并报表属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内容,而分布报告是属于报表附注中的一项内容。③两者的应用前提不同,合并报表必须是存在母、子公司的前提下才出现的,而分部报告只要企业的业务种类或者地区范围比较大就可以进行,不受母子公司存在的影响。
3. 未达账项
【答案】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间的交易采用的结算方式涉及到的收付款结算凭证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传递上存在着时间传递上存在着时间的先后差别,造成一方已收到凭证井已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接到凭证仍未入账的款项。未达账项主要是因为企业和银行收到结算凭证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会使银行对账单上的存款余额同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不相一致。
未达账项归纳起来,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①企业己收款记账,而银行尚未收款记账。②企业己付款记账,而银行尚未付款记账。③银行己收款记账,而企业尚未收款记账。④银行己付款记账,而企业尚未付款记账。
4. 留存收益
【答案】留存收益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由利润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属于已拨定的留存收益,而未分配利润属于未拨定的留存收益。
(1)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出的积累资金。法定,意味着提取时由国家法规强制规定。企业必须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目的是确保企业不断积累资本,固本培源,自我壮大实力。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2)任意盈余公积是公司出于实际需要或采取审慎经营策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部分留存利润。任意是出于自愿,而非外力强制,但也非随心所欲。如果公司有优先股,必须在支付了优先股股利之后,才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由于任意盈余公积是企业自愿拨定的留存收益,其数额也视实际情况而定。
(3)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也是企业股东权益的组成部分。相对于股东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分配有较大的自主权。从数量上来说,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利润后的余额。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定特定用途的利润。
5. 追溯调整法
【答案】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据以对本期期初留存收益和相关财务报表项目以及比较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二、简答题
6. 某上市公司2002年10月28日将成本为260万元的商品以300万元的售价销售给华复公司,并承诺:如售出的商品在三个月内因质量问题不符要求,可以退货。根据以往经验,发生退货的可能为1%。华复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试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2002年10月该笔销售是否应确认为收入?为什么?
【答案】该笔销售应当确认销售收入。这是因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商品销售收入的实现要符合四大条件。第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第二,企业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第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第四,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计量。
上例中上市公司销售商品,商品已发出,可以认为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这是因为,虽然该商品存在退货的可能性,但企业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作出可靠的估计,企业可以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但同时要根据估计的退货比例确认一笔负债。同时,可以确认,该笔销售所形成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都能够合理计量。因此,对于此笔销售,企业应当确认300万元的销售收入,同时确认260万元的销售成本,另外,企业还应根据其1%的退货可能性,确认3万元的预计负债。
7. 企业自行研制开发的无形资产,应如何确定其入账价值?
【答案】通常情况下,企业自创商誉以及企业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不确认为无形资产,如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但是,由于确定研究与开发费用是否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相关特征(例如,可辨认性)、能否或者何时能够为企业产生预期未来经济利益,以及成本能否可靠地计量尚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研究与开发活动发生的费用,除了要遵循无形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的一般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其他特定的条件,才能够确定为一项无形资产。首先,为评价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是否满足确认标准,企业应当将资产的形成过程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部分;其次,对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可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
在实务工作中,具体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以及是否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信息予以判断:
(1)研究阶段。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从研究活动的特点看,其研究是否能在未来形成成果,即通过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也无法证明其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存在,因此,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2)开发阶段。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由于开发阶段相对于研究价段更进一步,相对于研究阶段来讲,进入开发阶段,则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此时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在开发阶段,判断可以将有关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条件包括:
①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