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答案】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什么是城镇体系?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有哪些原则?
【答案】(1)城镇体系的含义
城镇体系是指多以城镇为对象,农村多为兼顾,作为区域性规划这是有很大欠缺的、不完整的,不符合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一般的区域发展规划应以该地区的城乡为一个整体,涵盖该地区以某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中心,以若干中小城市为中介、与众多中心城镇或小城镇和农村组成的网络、体系。
(2)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原则
①强化城市的中心功能;
②提高各级城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③促进城镇与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④密切城乡联系;
⑤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3.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基本要求?
【答案】学习农村社会学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对农民的历史地位与特性,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及城乡关系都十分重视,有丰富的理论。
(2)要有“以民为本”的理念,以农民的利益为立足点,尊重、相信农民的无限创造力。
(3)要深入田野,从实求知,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学习,获取知识和才能。
(4)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持续地关注研究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趋势,为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知识和建议。
4.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是经济学者和社会学者首次联盟,为了弄清中国农村的社会
性质而合作战斗,为革命的理论建设培育了一批骨干和后备队伍。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是农村社会学发展的首要问题,如果对自己研究对象的性质不清楚或模棱两可,也就失去了方向,将一事无成。
5. 农业补贴有什么意义?我国农业补贴有什么取向?
【答案】(1)农业补贴的意义
农业补贴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者向某些特定消费者提供的转移支付,是一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行为。
农业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宏观政策,能保护与促进本国农业发展,维护与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
(2)我国农业补贴的取向
①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财政农业支持体系,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结构调整。 ②支持生态工程建设。
③支持贫困地区扶贫开发。
④增加农民收入。
⑤研究制定农民社会救助保障制度。
⑥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6. 如何理解农村文化中的大传统和小传统?
【答案】(1)“大传统”
“大传统”是指在一个社会里由上层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通常是由思想家的深刻反思所产生的精英文化。
(2)“小传统”
“小传统”是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或俗民代表的生活文化。民间文化属于“小传统”并不是经过文人的“雕琢”而成的文化,因而带有质朴和粗犷的性质。
(3)大小传统的关系
①在中国农村社会,大小传统的分野一直存在。大传统的上层士绅文化着重于形式的表达,习惯于优雅的言辞,趋向于哲理的思维,并且关照于社会秩序伦理关系上面;而小传统的民间文化则不善于形式的表达与哲理思维,大都以日常生活的所需为范畴而出发,因此是现实而功利,直接而质朴的。
②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关系也并非判然两分,而是相互影响的。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士绅阶层往往乐于居于乡村,使得大传统与小传统、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存在许多的互动和交流,对于形成中国社会的农村文化影响甚大。
7. 扶贫工作为什么要变输血型为造血型?
【答案】(1)输血型的扶贫工作主要是指救济型扶贫战略,它是一种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安
全保障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利的宏观经济条件的冲击而缺乏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的扶贫方式。
造血型的扶贫工作主要是指开发型扶贫战略,它是一种以鼓励贫困者自力更生、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贫困者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技技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扶贫方式。
(2)扶贫工作之所以要变输血型为造血型,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救济型战略满足不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二是开发型扶贫战略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来说:
①扶贫的本质是追求社会公平,而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正是改革调整的关键。改革开放后,随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号召的提出,发展效率取代社会公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首要考虑因素,而此时农村扶贫工作仍以救济型扶贫为主。在倡导效率的社会,不靠自身努力而仅靠救济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并且此时的救济形势已经由以单纯的无偿救济为主转向部分地实行有偿救济,随着我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扶贫的战略目标,开始在救济型扶贫以外寻求更主动的扶贫方式,救济型扶贫战略也就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②造血型的扶贫战略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主要针对的是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却由于各种客观条件无法脱贫的贫困者,中心就是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自我发展的条件,并以此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它能够帮助贫困者获得摆脱贫困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更符合整个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
8. 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从整体上来说,传统农村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乡土性
传统农村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乡土性是传统中国农业文明的底色,是传统农民的重要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封闭性
由于农村文化的乡土性底色,决定了农村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由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民一般不需要与外界交往,囿于一个小地方,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文化特性。
(3)相对静态性
①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看,传统农村文化基本可以说是相对静态性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文化变迀的根本动力。在传统农村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对抗关系,生产力没有根本改变生产关系的要求。
②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由于农村文化的封闭性,农村文化一般很少与外界文化交流,农民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都具有明显的传统性。
(4)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农村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即多样性。我国区域广阔,各地农民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
二、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