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2

2017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24

2017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34

2017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45

一、简答题

1. 怎样认识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三位一体的整体?

【答案】(1)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农业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民居住在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发展的主导力量。

(2)必须把“三农问题”提到战略地位高度来认识,认识到“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①农业

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需要,首先必须从事衣食方面的农业生产。因此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并将有政策和科学来保证这一战略地位的实施。

②农民和农村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仍然很低,农民和农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a.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比重大;

b. 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

c.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应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如何理解农民的“经济理性”和“生存理性”?

【答案】“理性”是指人类选择与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其中包括目的的选择和确认,调整达到目的的手段以及建立相应的价值体系等。

(1)经济理性

施坚雅认为“基层市场”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农民在集市点的选择以及集市的安排等方面都有着充分的理性思考。而且,由于农民已介入到市场体系之中,他们的行为也就必然受市场规律的引导,必须为获利而思考和选择。

(2)生存理性

农民的“生存理性”是指生产活动不受利润原则制约,劳力和资源配置也不是从最大经济效益原则出发,而受制于伦理、道德与习俗等传统力量。生存理性主要表现在“前资本主义的农民秩序”中。

3. 减轻农民负担有过哪些重要举措?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体会和启示。

【答案】国家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不断努力,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从中我也获得了一些体会

和启示。具体如下:

(1)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举措包括:

①制定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②加快五项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加大监督力度。

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2)从这些重要举措中,我获得的体会和启示有以下几点:

①面对沉重的农民负担,需要党和国家的热切关注,需要由党和国家牵头,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并且尽全力落实到各个地区。

②尽可能的全面考虑农民负担重的问题,并且还要从多角度来解决农民负担重的问题,让政策建议符合更为广大的人民群众。

③加快农村税费改革,要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第一位的目标,必须整体推进改革,配套进行改革,要加强监督检查,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政策。

④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在宏观上改变“重工轻农”的战略,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同时,要适时放开对农副产品流通,逐步消除长期以来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消除各种隐性负担;要让农民获得与其他产业同等的竞争条件,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宽松的经济环境。

⑤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借鉴产业化的做法,积极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将模糊产权明确化,确立农民和集体土地的租佃关系,界定集体资产与社区成员的归属关系,从而使得社区政府除依据集体产权(法人产权)获得应得利益外,无权对其他剩余进行调拨,从而规范农民的负担。

⑥乡村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或创办乡镇企业等农村社区经济实体,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对负担的经济承受能力。

4. 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当前的教育问题?

【答案】解决我国农村当前的教育问题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农村的教育教学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方面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必要的时候在农村中进行新课改,让学生学到能谋生、能致富的实用型知识与技能。

(2)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増加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农村教育的教学设置,提高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

(3)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监护网络。

(4)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同时结合非政府组织兴办的“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公益性事业的帮助,不仅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状态,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满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要求,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的长足发展。

5.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应怎样处理政府的责任与市场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因受到疾病威胁或需要进行预防时,由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卫生服务,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制度。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是整个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与核心部分。

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在处理政府的责任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要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增加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争取保障每一位农民都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障制度所带来的好处。

(2)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正确对待市场化所带来的影响,重视市场化的作用,帮助政府承担一部分责任,发挥市场在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为农村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3)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正确处理政府的责任和市场化之间的关系,坚持政府第一、市场第二的原则,尝试着将两者相结合,并运用到农村事业中,在实践中保障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

6. 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1)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救济型扶贫、开发型扶贫和文化型扶贫三个阶段„

(2)各阶段的特点如下:

①救济型扶贫

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利的宏观经济条件的冲击而缺乏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是一个“输血”的过程。

②开发型扶贫

以鼓励贫困者自力更生、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贫困者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技技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中心是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自我发展的条件,并以此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它是一个“造血”的过程。

③文化型扶贫

直接以贫困主体——“人”为对象,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科技的注入与辐射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通过民主选举干部和实行村民自治来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干部服务意识和人民群众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以此重新构造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7. 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问题?

【答案】要有效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让国家的政策优惠真正的惠及到每一个农民,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2)坚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保障机制,整合县级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