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1普通生物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联系学习。

【答案】联系学习是指把2个或2个以上的刺激联系起来而诱发同样的行为。条件反射就是一种联系学习。

2. 渗透。

【答案】渗透是指水分子从相对高浓度一侧穿过膜而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3. 维管植物。

【答案】维管植物是指那些发展出能较好的输导水分、无机盐、营养物质的输导组织的植物,它包括用孢子繁殖的低等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用种子繁殖的维管植物。

4. 生物大分子。

【答案】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氢化合物等。像氨基酸、脂肪酸等都叫做生物单分子,是与生命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在生命现象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都是极其巨大的,可分为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四大类。

5. 生物群落的结构。

【答案】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的水平分化和镶嵌现象。

6. 花粉败育。

【答案】花粉败育是指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没有经过正常的发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的现象。

7. 生态金字塔。

【答案】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每级的个体数目、生物量或所含能量呈递减式塔型分布。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顺着营养级序列向上,能量急剧地、梯级般地递减,用图表示则得到能量金字塔;有机体的个体数目一般也向上急剧递减而构成数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生物量顺序向上递减构成生物量金字塔。

8. 相对性状。

【答案】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9. 胞吐。

【答案】胞吐是指细胞通过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分泌小泡,沿细胞骨架移动到质膜,并与质膜融合排出小泡内物质的现象。

10.DNA 损伤修复。

【答案】DNA 损伤修复是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重要的安全保护机制,包括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易错修复。

二、简答题

11.何谓染色体组型,何谓染色体带型,对染色体组型和带型的分析有什么意义。

【答案】(1)染色体组型是指根据染色体的相对大小,着丝粒的位置,臂的长短,随体的有无等特征,把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按一定顺序分组排列起来构成的图像。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也就是说,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

(2)将分裂中期染色体加热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吉姆萨氏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染色体上出现横带,称为G 带。如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母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另一套横带,称为R 带。吉母萨氏染色显示的G 带是富含A-T 核苷酸的片段,热碱溶液处理后,吉母萨氏染色则显示富含G-C 序列的R 带。

(3)各个染色体的带型形态是稳定的,因此根据带型即可区分不同的染色体。不同的物种,染色体的带型各有特点。从生物进化上看,带型又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特征,人的各染色体的带型和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的相应染色体的带型基本相同。染色体带型变化往往是某些遗传疾病和肿瘤疾病的特征和病因。

12.请分析并归纳DNA 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答案】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如下:

碳相连而成;

配对。碱基互补原则是脱(1)多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旋转,为右手螺旋; (2)多核苷酸链通过磷酸和戊糖的(3)碱基在螺旋的内部,磷酸根在外部; (4)螺旋直径2mn ,相连碱基之间的距离0.34mn ,并沿轴旋转(5

)两条核苷酸链依靠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结合在一起。

氧核糖核酸复制、转录等的分子基础。

13.根据你所在地的污染状况,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应用生物学知识预防和解决污染问题?

【答案】本地区水污染较为严重,其中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最为严重。利用生物学知识预防和解决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利用生物指示水污染。

通常将这类生物称为水污染指示生物,该类生物能在一定的水质条件下生存,并且对水体环

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可以用来监测和评价水体污染状况,预防水污染的发生,指示水污染发展和恶化,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条件。

(2)利用生物治理水污染。

废水中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源,利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技术,能够取得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废水中的有机物,如多环芳烃类、氯代烃类、酚类和硝基苯类化合物等,通过使用微生物降解可以取得很明显的效果;

对于废水中存在的重金属,可以利用藻类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进行处理,与传统工艺相比,生物处理高效、经济且工艺简便。

14.怎样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的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基因,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如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有些细胞有分化出多种组织的潜能,但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但是它的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这是因为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受精卵、早期的胚胎细胞、植物的组织等。生产上可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15.以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

【答案】(1)鱼纲: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2)两栖纲:—心房、一' 心室,不完全双循环;

(3)爬行纲:二心房、一心室,心室有纵隔,不完全双循环;

(4)鸟纲、哺乳纲:二心房、二心室,完全双循环。

以上各纲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与脊椎动物及其心脏进化程度密切相关。

16.何谓种群的逻辑斯蒂増长?其特征是什么?

【答案】种群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呈逻辑斯蒂增长。逻辑斯蒂增长的数字模型:

式中:

t ——时间;

r ——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K-一环境容纳量;

:一一种群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率; N ——种群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