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闻选择的过程。

【答案】(1)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

为确保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不要轻信盲从,强调记者多深入现场,力争得到第一手材料,对间接得到的材料加以核对。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有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2)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

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人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这是去掉“杂质”的过程,淘汰不适于新闻事业传播的材料。

(3)从新闻价值到宣传价值; 从新闻价值到新闻法规

由于宣传价值的选择比较严格,具有新闻价值,甚至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事实,不可能全部有宣传价值。为了满足受众需要,有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虽然宣传价值不高,也会刊登。而政党所办的新闻事业,对宣传价值较讲究; 商业性的新闻机构不会太严格。因此,经过新闻价值筛选以后的事实,到新闻法规时,有些具有宣传价值,有些并无宣传价值。

(4)从宣传价值到新闻法规

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这是去掉“毒质”的过程,力求使传播出去的新闻不产生危及国家(政党)利益的社会效果。

(5)新闻写作和版面组织有另外的要求,编辑首先考虑的是新闻稿中的事实是不是符合要求; 然后再来考虑新闻写得是否符合要求。经过挑选,淘汰一批质量较次的稿子,留下的组织到版面上去。

(6)从版面到受众

受众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挑选新闻来看、听,凡不能符合他们兴趣的就不看、不听。

(7)从受众到社会效果

受众看了、听了新闻,对他们的思想、行动产生了影响。有些影响是立刻显示出来的,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产生社会效果的前提是受众必须看(或听)新闻。

(8)回馈

①受众对新闻阅读率、收视(听)率的高低,取决于新闻能否引起受众的兴趣,这就和新闻价值直接有关。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对阅读率、收视(听)率的了解,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运用新闻价值。

②如果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良好,证明新闻选择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坚持和发扬。如果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那么就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新闻选择过程中的原因改进宣传方法。

2. 简述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的作用。

【答案】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

(7)明确新闻五要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弄清每一个事实的五个W 是弄清每一个事实的基本前提。新闻五要素是弄清每一个事实的阶梯。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有必要从五个方面一一核对清楚,以此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

(2)明确新闻五要素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最早的新闻导语就是把五个W 都浓缩在一个段落里,称为“小结论式的导语,,。

(3)明确新闻五要素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虽然所有新闻都必须明确地交代五要素,但不同体裁对五要素有不同侧重点。消息,尤其动态消息侧重发生了什么(what ),通讯的侧重点是经过或过程(how 深度报道的侧重点在揭示原因(why )。

3. 信息传播领域的受众权利卞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信息传播领域的受众权利包括:

(1)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2)表达权

从一般意义上说,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①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即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权。这部分权利与媒介享有的新闻自由权是重合的,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之一。

②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我国宪法中明确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针对我国新闻媒介的特有属性,公众自然有权依法监督其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还必须指出的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信息属于社

会公共资源,事关公众利益,带有公共性,新闻媒介作为专门性的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和传播公共信息是其重要而无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特定层面上,无论任何国家、任何属性的媒介都带有一定意义的“公共性,,,应当属于受众监督的范围之内。因此,对于媒介的建议权、监督权不是媒介自上而下赋予受众的,而是受众作为公民自然应享的权利。在当今世界性的媒介商业化浪潮中,商业性有日益威胁、损害媒介公共性的势头,这时强调和坚持受众对媒介公共活动及其公益性的批评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4. 简述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特点。

【答案】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中,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覆盖面最广,受传者最多,影响力最大,是最重要的传播新闻信息的工具。其各自的特点如下:

(1)报纸的特点

报纸是以版面空间的形式向读者展示新闻内容的一种传统的视觉媒介,其特点有:

①报纸源自杂志。报纸从期刊中游离出来,完全是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新闻手段与生产能力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

②主要刊载新闻和评论,新闻量大,时效性强。面向普通公众发行,有固定的名称,一般为散页装订。

③定期连续出版,一般每日出版,至少每周一次,价格低廉,出版速度很快,社会影响力大。

(2)期刊的特点

①与报纸相比,出版周期长,最短是周刊,周期长的有旬刊、半月刊和月刊等,并且印刷精美,装订成册,有封面。

②期刊以刊载时事性的文章和评论为主,比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的变化。

③期刊读者覆盖灵活,可以照顾大众的兴趣,又可以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

④期刊内容庞杂,五花八门,各学科领域都有相应的杂志,并且便于阅读和保存。(3)广播的特点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与报刊不同,广播向受众提供的不是版面而是节目。各节目按时间顺序编排播出,有固定的节目名称。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象广泛。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场所、不同文化层次(甚至文盲)、不同收听条件的听众,都可以利用广播媒介。

②传播迅速。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在电波所及范围或导线所到之处,可以同时收到刚刚发生、正在发生的事件的信息,是当今人们最快获知新闻的媒介之一。

③功能多样。广播媒介的功能齐全,深受听众欢迎。它既传播新闻,宣传政策,引导舆论,又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和多种服务。

④感染力强。广播媒介靠声音传播,传真性强,提供听觉形象,常使听众“身临其境”,有很强的参与感。

⑤受众选择具有随意性和广泛性。受众在收听节目时,可以随时选择不同的电台,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听众都可选择广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