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大学教育学院854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或程序设计语言[专业硕士]之教育技术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答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讲教师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2. 学习策略
【答案】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即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程序和技巧。主要类型有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3. 虚拟现实技术
【答案】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创建和体验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环境需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设备的支持。
4. 元认知策略
【答案】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一是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三是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
5. 学习资源
【答案】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 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6. 形成性评价
【答案】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7. 教学媒体
【答案】媒体是英文media 的译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通过教育信息的流动,维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8. 信息推送技术
【答案】所谓“推送((Push )”,就是用户在初次使用时设定自己所需的信息频道,此后定制信息将通过Web 自动传输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提出请求。此过程相对以往通过“拉取(Pull )”方式来获取信息具有很多优点。通过信息推送技术,我们能够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优质实用的教育信息。
二、简答题
9. 简述新媒体对教学的影响和冲击。
【答案】所谓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它对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对教学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和冲击
新媒体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种观念上的冲击,因为在互联网中,它的思想是多元碰撞的,从交流、交融到交锋,这样一些思想的冲击首先就是把这个学校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加地需要面向社会,面向互联网,面向新媒体。
(2)新媒体给学校教学带来了一个技术的变化
新媒体给学校教学带来了一个技术的变化,包括现在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幻灯片是非常普遍的,另外很多学校的校园也己经全Wi-Fi 覆盖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的变革必将,也将使我们整个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体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新媒体对现代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新媒体的变革带来了包括师生互动以及我们课堂授课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为主,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现今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师生的碰撞,通过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新的研究和学习的火花。
(4)新媒体对教学评价的影响和冲击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讯息传递的速度加快,学校事件通过微博、微信在网络中的迅速流传,经过媒体介入,就可以马上演变成为一个舆情事件。社会愈加的细节化了。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对教学的评估,把评估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转变成以师生评价为导向,以校园里面普通的学生和老师的感受为导向,通过一系列的方向性的调整,最终触动我们整个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后勤和教学相关的各个方面来进行演化。
10.简述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答案】(1)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
①电化教育名称的产生
a. 我国电化教育起步的标志是1919年开始有人开始运用幻灯进行教学。陈友松和戴公亮建议从视听教育手段中选取效果较好、需要用电的四种媒体,即幻灯、电影、播音、电视归为一类,并将采取这类媒体进行的教育活动称为电化教育;
b. 我国较为正式地使用电化教育一词始于1936年,当时的教育部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以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陆续正式使用电化教育名称,并推广沿用至今。当时的电化教育专门指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
②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
学习、研究AECT'94后,教育技术的几种有影响的定义
a.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b.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c.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媒体与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远程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技术等内容。”
③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的扩展内容
a. 强调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b. 把研究对象由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扩展为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
c. 强调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优化教与学。
(2)我国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①五个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 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的八门主干课程:教育技本导论、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远程教育基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项目实践。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专业始于1983年。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三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设立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