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702微生物学(含实验)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真细菌。

【答案】真细菌是指除古细菌以外的所有细菌,多数为单细胞,呈球状、卵圆形、杆状或螺旋状,有的含细菌色素,具有坚初的细胞壁,外形较固定,有非运动型或极生鞭毛和周生鞭毛运动型。如链球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乳杆菌等。

2. 嗜冷微生物。

【答案】嗜冷微生物是指一类最适生长温度低于低于的微生物。

3. 降解性质粒。

【答案】降解性质粒是指存在于假单胞菌中,可为降解一系列复杂有机物的酶编码,如CAM 质粒、OTC 质粒(降解辛烷)、XYL 质粒(降解二甲苯)、SAL 质粒(降解水杨酸)等。

4. 补体。

【答案】补体是指只存在于正常人体或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

5. 原养型

【答案】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过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现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性均用

6. 免疫球蛋白。 纯化后的分五类,即

7. 营养缺陷型。

表示。

最高生长温度低于

和最低生长温度

【答案】免疫球蛋白是抗体的同义词,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以及与抗体有关的各种球蛋白。

【答案】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种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菌株。

8. 螺菌。

【答案】螺菌是指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9. 抗病毒蛋白(AVP )。

【答案】抗病毒蛋白,又称转译抑制蛋白,是指与侵入病毒的dsRNA 结合后会发生活化的一类蛋白,活化的AVP 具有降解mRNA 的作用。

10.免疫活性细胞。

【答案】免疫活性细胞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即接受抗原的刺激,并随后进行分化、増殖和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以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主要指T 细胞和B 细胞。

11.抗原决定簇。

【答案】抗原决定簇,又称抗原表面,是指位于抗原表面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

12.半合成培养基。

【答案】半合成培养基,又称半组合培养基,是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二、简答题

13.血清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如何?

【答案】特异性;可逆性;定比性;阶段性;条件依赖性。

14.如何利用营养缺陷突变株进行赖氨酸发酵工业化生产?

【答案】在微生物中,以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分支代谢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如图。为了解除正常的代谢调节以获得赖氨酸的高产菌株,

工业上选育了谷氨酸棒杆菌

的高丝氨酸缺陷型菌株作为赖氨酸的发酵菌种。这个菌种由于不能合

,故不能合成高丝氨酸,也就不能产生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在添加适成高丝氨酸脱氢酶(HSDH )

量高丝氨酸(或苏氨酸和甲硫氨酸)的条件下,在含有较高糖和铵盐的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图 谷氨酸棒杆菌分支代谢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

15.直接凝集反应的玻片法和试管法有何异同点?

【答案】(1)玻片法和试管法的相同点:

直接凝集反应的玻片法和试管法都是利用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进行凝集实验。 (2)玻片法和试管法的不同点:

玻片法一般是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是定性实验,而试管法是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是定性又定量的实验。

16.试举五例说明在人类历史上因对致病微生物的无知而遭传染病大流行之害。

【答案】示例: (1)黑死病; (2)炭疽病; (3)狂犬病; (4)霍乱; (5)天花。

17.试列表比较LFT 与HFT 的异同。

【答案】如下表:

18.分析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pH 改变的原因?在设计培养基时是如何考虑控制pH 的方法,并说明其机理。

【答案】(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pH 改变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会能动的改变环境的pH 。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的pH 会逐渐下降。pH 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的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例如培养各种真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 值常会显著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例如培养一般细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 值常会明显上升。

(2)调解pH 的方法分为“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