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黑龙江大学法学院804法理学和宪法学之宪法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答案】(1)刚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具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不论是制定宪法,修改宪法,还是解释宪法,都必须按照一套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刚性宪法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往往是特别成立的机关;

②制定或者修改宪法的程序严于一般的立法程序;

③不仅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制定或修改宪法的程序也不同于普通立法程序。实行成文宪法的国家往往也是实行刚性宪法的国家。

(2)柔性宪法是指可以按照修改普通法律的程序进行修改的宪法。在柔性宪法国家,由于宪法和法律由同一机关根据同样的程序制定或者修改,因而它们的法律效力和权威并无差异。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国家往往也是实行柔性宪法的国家,以英国为典型。

(3)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宪法分类是英国学者蒲莱士最早提出来的。以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以及程序为标准。这种分类的意义是有限的:

①刚性与柔性之分无从解释宪法修改的难度;

②世界上大部分宪法属于刚性宪法,然而这些宪法往往也是千差万别的。

2. 宪法惯例与宪法判例

【答案】(1)概念

宪法惯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和通行并经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宪法判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文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2)宪法惯例与宪法判例的区别

①就其产生而言,宪法惯例是在宪政实践中,经过长期积累而逐渐形成,并为社会公众认可; 而宪法判例则来自法院的审判实践。

②就其发生作用的方式而言,宪法惯例依赖于某种共信; 而宪法判例依赖于法院的独立司法权和司法稳定性。

③效力来源不同。前者作为一种政治习惯规则,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效力,其普遍约束力来自于社会公众承认和国家政权默许; 后者的约束力主要来自下级法院对上级法院的尊重,或来自下级法院法官对内容的内心认同。

3. 言论自由

【答案】言论自山是指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一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言论自由在公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居于首要地位。从法理和立法实践看,任何自由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同样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的行使范围包括:①不得利用言论自由煽动群众反对政府,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定:②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

4. 共和制

【答案】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由民选的国家机关或国家领导人依法以民主方式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共和制政体是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政体形式,就其具体形式而言主要包括总统制、议会共和制、委员会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等四种政权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5. 简述公民基本义务的实现方式与具体内容。

【答案】(1)公民基本义务的实现力一式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其实现方式包括两种:

①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作为的形式实现,比如,依法纳税、服兵役等。

②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小作为的形式实现,比如,保守国家秘密等。

(2)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是指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于我国国家主权,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把它割让或者使之从属于外国支配,也不允许任何人进行分裂、破坏或者危害国家政权的统一管辖权。领土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领土的任何侵犯,都是对国家主权的一种侵犯。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就是指公民有责任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与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进行斗争。

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的义务,是指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要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全国各族人民都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崇高责任,要严格遵守并认真贯彻执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制造民族纠纷,离间民族关系。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则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a. 遵守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工具。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的权威关系到政治的安定和国家的命运,只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全国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因此,每一公民都必须把增强法制观念,自觉

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作为自己应尽的根本责任。

b. 保守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知悉的事项。保守国家秘密就是要保护国家秘密不被泄露和不被遗失。加强保密工作,严守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是每个公民都必须严格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

c. 爱护公共财产。公共财产是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财产,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国防、使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的物质基础,也是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以不断提高的源泉和享受各种权利、自由的最根本的物质保证。宪法规定公民必须爱护公共财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所有公民都必须爱惜和维护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对公共财产的任何侵犯和浪费都是对人民利益的极大损害; 当公共财产遭受破坏、损害或出现危险时,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和捍卫公共财产。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同损害和浪费公共财产的行为作斗一争。

d. 遵守劳动纪律。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进行社会生产和协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劳动秩序、劳动规则、工作制度和操作程序等。遵守劳动纪律对于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保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那些缺乏自觉性和纪律性的人,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纪教育外,对个别屡教不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人,也应该给以必要的经济或者行政处分。

e. 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秩序具体说是指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公共秩序是为保护国家、集体和正当的个人利益,谋求社会正常运行服务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条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要求。

f. 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准则。尊重社会公德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宪法的这一规定表明,尊重社会公德既要靠法律来保障,也要靠道德力量来维持。

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最集中表现,代表每个公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每一个适龄公民都应按照兵役法的要求,积极服兵役。

⑤依照法律纳税

税收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方一式,是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纳税以公民自觉性为基础,但又具有强制性,所有纳税单位和个人,都必须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⑥其他方面的义务

a.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实行计划生育,坚决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相适应。凡是己婚的有生育能力的夫妻双方都有责任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