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历程和所取得的经验。
【答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县为主体、乡镇为基础,围绕主要为当地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主要任务,对县级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机制进行综合、优化和调控,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农村教育体系,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使教育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1)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历程大体上有三个发展阶段:
①探索性阶段。主要标志是初步形成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雏形。
②建立实验县、示范乡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的阶段。突出标志是涌现出一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典型。
③由实验进一步扩展到实验大区的推广阶段
突出标志是国家教委将积极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纳入“九五”和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
(2)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从实验到扩大,取得的经验包括:
①教育观念更新是启动和改革的基本前提;
②构建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框架是改革和实验的重要目标;
③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是深入开展改革和实验的关键;
④坚持城乡一体化和高校、科研单位参与,能提高改革和实验的水平;
⑤建立和健全客观督导评估制度是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保证;
⑥坚持科学方法是改革和实验出成果和出效益的基本要求;
⑦开展项目教育是促进农科教相结合,深入进行改革和实验的重要途径。
2. 农村文化变迁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答案】农村文化变迁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文化变迁的根本性动力。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人民公社的解体,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消费基本上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
(2)非农化特别是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加速传统农村文化的变革。
“非农化”对中国农村发展而言,是一个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也是农村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
(3)传统农村文化在城市文化冲击下发生变迁。
城市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来影响农村文化,促使农村文化的变革。大众传媒是影响和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通过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化传播工具,知识结构、社会视野、思想观念、文化心态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4)农村文化变迁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近代以来,农村文化逐渐处于开放中,随着交通信息的发展,具有民族特性的农村文化走向世界,而其他国家的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也为它所吸收。
(5)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者,把城市的现代文化引入农村,促使传统农村文化的变革。
3. 怎样评价晏阳初和梁漱溟所进行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
【答案】晏阳初主导的定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是定县乡村建设的重要构成,取得了其突出的业绩,包括疾病的预防、注重妇婴卫生,提倡节制生育和保健制度的创建三个方面。
(1)对晏阳初定县农村卫生教育实验的评价:
①卫生教育实验内容丰富,并且针对性强,提倡针对农民的愚、穷、弱、私开展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②提倡的平民教育观符合社会潮流,主张给予每个人相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③农村卫生教育实验很好的促进了教育卫生事业在农村的发展,对于后来的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有利于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④为之后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探索作出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梁漱溟主导的邹平县的农村卫生教育实验实施了建设乡村卫生三级网络,即以医院为中心,以乡学村学为主,建立了三级行政机构:县设医院,乡设卫生所,村设卫生室,并且重视妇婴保健人员的培训和农村预防免疫工作。
(2)对梁漱溟邹平县的评价:
①实施了建设乡村卫生三级网络,即以医院为中心,以乡学村学为主,建立了三级行政机构:县设医院,乡设卫生所,村设卫生室,为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系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②农村卫生教育实验以农民健康为本,深入民间进行的农民卫生教育实验为其后的农村卫生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值得肯定与珍惜。
4. 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会对农村家庭建设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家庭权威是指一个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即通常所说的“当家人”,这个人可以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发号施令,并对家庭中的各种大事握有最终的决策权》
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对农村家庭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意味着当家人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关于农村家庭建设的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对农村家庭建设方向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2)新的家庭权威的产生可能会改变农村家庭建设的方式,至于最终方法的好坏就完全取决于当家人的能干程度。
(3)新的权威一般属于年轻人,他们有更多的计划接触市场经济,更具有经营头脑和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更多的优势,他们可能会更加丰富农村家庭建设的内容,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更加细化,让家庭获得更为细致的利益。
5. 文化下乡有什么意义?
【答案】文化下乡是指城市有组织地将图书、报刊、戏曲、电影、电视等送下乡,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
文化下乡的意义体现为:
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因此,新农村建设要抓住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薄弱环节,深入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把“三下乡”活动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结合起来,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改进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三下乡”活动如今已成为工业反晡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密切党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载体。
6. 怎样理解农民价值观念的二重性?农民价值观念更新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农民价值观念的二重性
中国农民的传统价值观念存在二重性,主要表现在:
①务实思想和狭隘的功利观念。
②家庭主义和个性的压抑。
③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安贫乐道的保守心理。
④眷恋故土情感和自我封闭观念。
⑤强调人际和谐和轻视竞争。
⑥均平思想与特权理念共存一体。
⑦重义轻利与追求功义并存。
(2)农民价值观念更新的意义
①开放观念。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也开启了农村封闭的大门。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交流,为农民开办了一所所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大学,农民在坎坷中摸索、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
②市场观念。在农村产业结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把市场经济引入农村生产活动,开拓了国内国际市场,并赢得了市场。
③竞争观念。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竞争意识明显地增强了。
④信息观念。与市场、竞争观念相伴随,农民的信息观念逐步确立。
7.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基本要求?
【答案】学习农村社会学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对农民的历史地位与特性,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