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806民间文艺学之民间文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摩西五经

【答案】摩西五经是西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义称摩西五书。它们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

2. 坐商

【答案】坐商是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商业行为。以大城镇的商业街最为集中。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广告以及商品的包装形式诸方面。无论是市声、敲击物,还是幌子、匾牌、商标、广告,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采用各种方式给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商业民俗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的经验。

3. 《新约》

【答案】《新约》是基督教《圣经》的第二部分。新约与旧约恰成对比(即摩西之约),因为旧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以耶稣出生为界限。《新约》据传是耶稣使徒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汇编。《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 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

4. AT 分类法

【答案】A T 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1928年,美国的汤普森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一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 T 分类法”。它的特点是把题材类型和母题情节索引结合在一起,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的一种分类方法。

5. 仙话

【答案】仙话是围绕仙人的活动而展开的故事。它在我国民间文学作品中,是非常独特的样式,

是显著有别于神话故事的。神话产生于新时器时代的中晚期,而仙话则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最初的仙话故事中,有大量反映帝王惧怕白发与死亡,从而寻觅长生术的内容,采药炼丹尤其是屡见不鲜的内容,由此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与仙话的又一不同:神话中的神性是生而有之的,而仙话主人公的飞升则是凡人经过刻苦修炼获得的正果。

6. 分胙

【答案】分胙是宰牲祭神之后,将祭肉分给与祭者食用的一种仪式活动。在古老的宗教体系中,这种活动主要是在宗族内进行。中国古代的分胜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图腾文化中的宰杀和分食图腾圣物的古老习俗。后来逐步发展和演化,在祭祀文化体系中,以礼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分昨礼仪与一般的宗教文化中的图腾圣餐有一定的关联和相似之处,但就其文化含量而言,并非简单的图腾圣餐所能涵概的。

7. 民间口头文学

【答案】民间口头文学是流行于民间的群众口头创作的文学形态。它运用口头语言,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功能和概括能力,创造各种艺术形象,展示瑰丽的想象,表现高尚的审美趣味和深刻的理性认识,这是民间口头文学区别于其他民俗事象的艺术特性。民间口头文学按文体可以分为二大类: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和各种民间故事; 韵文的民间诗歌、谚语、谜语; 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

8. 巴别塔神话

【答案】巴别塔神话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人们为了避免洪水灾难的再次发生而修建通往天国的巴别塔。此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不允许人类怀疑自己的誓言,于是上帝决定通过给每一个人创造不同的语言而将人们分隔开,于是巴别塔被迫中途停工。巴别塔神话在宗教艺术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二、简答题

9. 民间文学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答案】民间文学的语言特色主要有:

(1)口耳相传的独特性

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因此又被称为“人民的口头创作”、“口传文学”。民间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不需要文字作中介,更不需要造纸、印刷等技术媒介来传播,广大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和传播,将自己对生活最真切、最新鲜的感受及时地表现出来,这种表现直接明快,没有过多的条件限制,人们可以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较为自由的创作活动。而且,这种创作活动诉诸于口头媒介,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生活场景被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讲唱者与听者之间平等地双向交流,整个创作与传承活动充满了生活意蕴。

(2)未经雕琢、朴实无华

民间文学的语言,是劳动人民从生活、习俗、环境中得到的活生生的语言,总是能够从即时即景中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它未经任何的雕琢,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在民间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大量的乡间土话、口头语,这些“家常话”从劳动人民的日中表达出来,富有表现力。

(3)体现生活美

体现生活美是民间文学语言的另一个特色。民家文学语言虽然简洁、朴素,但是,简洁、朴素中却蕴含着塑造形象的雄壮力量。民间文学创作不同于文人创作,民间文学创作善于从身边的人、事、物、景中“引类譬喻”。民间文学作品中,天地万物、自然山川、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无一不被民间文学取用,因此,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现成的语言表达,就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常常能够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沟通。

总之,民间文学的语言魅力是丰富的,在整体上呈现出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美学风格。

10.以四合院和其他传统民居形式为例,简述其中的民俗意蕴。

【答案】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的居住和建筑民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的民俗意蕴主要表现为:

(1)四合院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四合院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民居建筑,因为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①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了,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相沟通,所以它是封闭观念的符号。

②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房屋建筑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住房安排,一般是家长正房,即住堂屋之右侧,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家长处于支配全家的地位,在住房位置上即有充分体现,所以它是家长制的符号。

③专门设有堂崖,堂屋的作用犹如中国古代的明堂,堂崖中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婚丧之礼,即在堂屋举行。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于家庭生活之中,是神圣化了的家庭,所以,四合院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④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融感情的场所,所以四合院又可以成为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

(2)干栏式住房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干栏式住房是另一种广泛流行的民居建筑,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民族多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的形成,与南方高温、多雨、潮湿、森林茂密等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

①干栏式建筑的共同特点是用充足的通风条件保持房屋的干燥。

②房屋架置于木柱之上,楼下没遮没拦,供人住的楼层处于最优良的透风状态。

③南方民族的干栏式住房,除了基诺族还有大房子的个别遗留外,都是独家独户,自成院落,很少有房屋与房屋相连的情况,这可以视为自然经济的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