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滞胀

【答案】滞胀是指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的状况。“滞”是指经济的衰退和停滞,表现为低经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胀”是指高通货膨胀率。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在经济衰退和停滞时期,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而在经济扩张时期,高经济增长率(或低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一高一低的替代关系,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以高失业率维持了低通货膨胀率,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后期则以高通货膨胀率维持了低失业率。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却与高通货膨胀率出现了并存的滞胀状况。这主要是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以及国际石

油危机等诸多因素有关。由此,在20世纪50、60年代鼎盛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2. 出口偏向型增长

【答案】出口偏向型增长是指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出口产品生产能力提高的增长方式,表现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就是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一国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该国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该国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对于不同产品而言,其生产能力的提高幅度可能是不相同的。如果一国出口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幅度超过了其他类产品,那么这种经济増长方式就是出口偏向型增长。

3. 升值率

【答案】升值率是指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的百分比,可以用汇率变动的百分比来衡量一国货币的升值率。

4. 专业化供应商

【答案】专业化供应商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向企业提供零部件产品或者相关服务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掌握相关产品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拥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在对外部经济的解释中,厂商的地理集中能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从而使得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这样就产生了外部经济。

5. 标准贸易模型

【答案】标准贸易模型是指通过对世界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研宂来确定世界贸易均衡点,并将各种传统贸易模型视为其特例的一般化贸易模型。当代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人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标准贸易模型”,可将各传统贸易模型视为该一般化贸易模型的特

例。在该模型中,首先通过生产可能性边界推导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通过消费者偏好推导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然后由这两条曲线的交点确定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即一国的贸易条件。

6. 最优货币区

【答案】最优货币区又称“最佳货币区”、“最适货币区”,是各有关国家通过实现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的一体化而组成的最适合于相互间实行固定汇率的地区。也就是说,每一个实现了经济一体化的地区都可以成为一个最优货币区。欧洲联盟各国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适合于组成一个最优货币区。

7. 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收支中,各个组成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官方储备资产变动项目等)借贷相等的情况。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编制的,总体上应该是平衡的;然而就其各个组成项目来看,则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对这些组成项目来说,如果贷方大于借方,称为“顺差”,表示项目出现盈余;如果借方大于贷方,称为“逆差”,表示项目出现亏损;如果借方等于贷方,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此外,在经常项目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不能相互抵消的情况下,一般需动用官方外汇储备来进行平衡。

8. 贸易创造

【答案】贸易创造是关税同盟的静态福利效果之一,是指组成关税同盟后,一个成员国原先的国内生产被同盟内另一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所替代而引致的贸易量的扩大。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实现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在一些国家之间签署特惠贸易协定,对世界贸易有如下两种影响:①更加自由的贸易政策导致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代替了过去各自的国内生产和消费,即创造出了新的贸易;②这些国家之间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使得它们之间的贸易代替了它们过去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即贸易活动由它们与其他国家之间“转移”到签约国内部。前者称为“贸易创造”,能够促进世界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后者是“贸易转移”,它将损害其他非签约国的利益,降低世界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二、综合分析题

9. 假定本国现有2400名工人而不是1200名,其他条件与习题1相同,求新的均衡价格。请评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的生产效率和两国之间贸易所得的分配。

【答案】如果本国工人从1200増加到2400, 那么相对供给曲线上的转折点将从(1/2, 3/2)和(1/2, 5)变成(1,3/2)和(1,5)。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将位于更低的水平区域上的点(2/3, 3/2)。在本题中,外国仍可以从贸易中获益。但是,无论是否有贸易,本国以苹

果衡量的香蕉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所以本国既没有从贸易中获益也没有从贸易中受损。

10.我们对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有用性的讨论能否作为解释某些货币成为外汇交易的载体货币的根据?

【答案】如同货币在国内作为计价单位可以方便交易、降低费用,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载体货币也可以有效地节约交易成本。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有些交易者往往会收到一些不愿意持有的货币,因此需要将这些货币卖掉换成其所需要的货币。交易中使用的货币越多,交易越接近以货易货的情形。如果存在一个市场可以将非载体货币转换成载体货币,那么对于交易者而言就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载体货币就成为了交换媒介。

11.在一些新兴经济体中,不仅是对外国人的债务以美元计价,就连很多国内债务也用美元计价。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债务美元化。当本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时,金融市场债务美元化会怎样恶化金融市场混乱局势?

【答案】债务美元化意味着不仅仅全球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面临着汇率风险,而且许多参与国内市场参与者也面临着这些风险。这意味着一次贬值对全球经济会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如果抵押

,贷款是以美元形式持有(如2001年阿根廷那样)如果他们债务的本币价值上升而收入没有上升,

那么赚取本国货币的工人会突然不能支付他们的贷款。这会导致全球经济的混乱,除非采取措施缓和这一影响。唯一的选择,就是把美元贷款转变为本国货币贷款,但是如果贷款人美元资产和美元负债是平衡的话,这会对贷款人有严重的影响。最后,如果足够多的本地贷款者由于不利的收支平衡效应而破产的话,这会对整个银行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12.假如制造业工人收入少于其他行业工人的收入,如果对制造业产品征收大量关税,那么在经济中会对真实收入分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它将改善该经济的收入分配,因为制造业的工资会上升,由于制造品价格提高,经济中其他人的实际收入将减少。这只有在制造业工资比经济中所有其它部门工资都低的假设下才成立。如果,制造业工资高于经济在其他部门的工资,那么关税政策会恶化收入分配。